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调节心理健康电影什么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能否推荐一些解剖人性的电影?
  2. 如何评价电影《廊桥遗梦》?

能否推荐一些解剖人性的电影?

1、《绝恋》;最后一声绝恋告白很触动,但绝不是影片最让我痛心的地方。细想,哈代难道不是在谴责那些不能孩子未来却还要把他们生下来的父母吗?(裘德的两段感情都是这样)只强加给他们生的义务,又剥夺其生存的权利,我宁可相信小裘德就是上帝对于裘德和苏及所有类似家庭的惩罚。只希望所有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2、《无人知晓》;很难受,记得上一部电影里很多人在骂,为什么不去打胎,这里又应该会有相同的斥责。从前集装箱搬运的情节,都是在悬疑凶杀案里出现,这次却是心碎非惊恐的一段,无法体会的心情。孩子带给世界的情感是丰富的,相反他们却默默忍受不属于他们的一切。很难想象这些发生在一个成年人身上,为了守护这个家庭,还可以继续顽强的生活下去。

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婚姻生活》;没完全看懂,但的确看到了很多议题,关于生育、背叛、后悔、他人的眼光…看完以后更压抑了,我们都在扮演着社会角色,扒不下那层面具,矫揉造作。想到影片开头女主问“有永恒的爱情吗”,不要谈爱情了,不要谈爱情和婚姻。

4、《超脱》;该片表达了对当下社会观念混乱、秩序崩坏的担忧,对失去家庭管教的青少年的绝望呐喊的关注,和对一群对自己教育中的无能为力感和受到的侮辱的关心。但是,何必搞得这么压抑呢…有点脱离现实,感觉跟《浪潮》有点类似,观众要接受电影的设定然后去理解电影的情节。

5、《一念无明》;很压抑的电影,有些地方让人感觉有点刻意了。一个循环,开始是不得不照顾母亲,后面却不得不被照顾。因为被照顾人的情况不同,发展的结果也不同。两点:对于躁郁症患者的理解以及原生家庭间互相之间影响的悲剧。

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几乎所有电影都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外化,都在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阐释着或美好、或阴暗的人性。

鉴于“人性”这个词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更多地指向阴暗面,就推荐几部剖析人性阴暗面的电影吧。

一提及人性、阴暗面这两个词,我会第一时间联想到韩国导演金基德(穿衣服都要玩行为艺术

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他导演的电影以对人性的阴暗面和道德禁忌不加掩饰而被韩国影坛视为“另类”、“怪物”、“***”导演。但他也因此树立了区别于韩国本土导演的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而在国际上声名远扬,是名副其实的“墙内开花墙外香”。

他的电影里的主角大多是社会底层的极度贫困者和边缘人,题材也跟善良、美德、光明、温情这些概念相去甚远,却切切实实地揭露了人类最真实的本性。

眼前与背后的对比——《空房间》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八岁男孩布鲁诺一家随着纳粹军官父亲的一纸调令,由柏林搬迁到了乡下。失去了朋友们的布鲁诺很快对新家附近的“农庄”产生了兴趣,那里有一群身穿“条纹睡衣”的人终日忙碌,并且其中一个为布鲁诺一家服务,他形容肮脏,态度慎微。周遭环境和布鲁诺的举止让母亲暗暗担忧,但纳粹父亲制止家中任何怀疑既定政策的行为。 布鲁诺偷偷结识了铁丝网另一边的同龄男孩施穆尔,并时常带给他食物吃。在紧张的家庭氛围和姐姐向成人世界的变化中,施穆尔是布鲁诺惟一的朋友。某日布鲁诺决定,去铁丝网的另一边,以便见到施穆尔的父亲……

此部电影大概是对纳粹反犹最狠毒的嘲讽了,也是对人性的揭露,通过欺骗,***的不仅是“敌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的亲人。原以为会有“最后一分钟营救”的那种结局,但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结局很压抑,大雨像硫酸一样砸向心脏。军国主义是会影响到置身其中的人对事实的理解甚至是整个人格的。

小孩总是天真无邪,感动我的是孩子的勇气,强大的勇气,结局震撼,发人深思。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这个以二战为背景体裁的电影,从一个独守女人的美丽着手,揭示了男人、女人、甚至不谙世事的孩子们的贪婪、虚伪、自私、嫉妒和凶狠。无论在谁眼里,在西西里岛这个宁静的小镇玛莲娜的身姿、风情和容貌,都是西西里岛上一道卓著的风景。男人们用贪婪的眼光捕捉她摇曳的臀部,女人们用羡慕嫉恨的神情评说她的***,孩子们着迷的追逐她匆匆而过的步伐。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雷纳多痴迷的跟踪她,***她,因为她的不属于别人窃窃自喜,因为她的可能性的染了别人愤怒咒怨,他迷恋着玛莲娜,也意淫着玛莲娜,一个刚刚长毛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经了世事的成人们?当玛莲娜受到欺凌后,全镇的男人们慷慨激昂着要惩罚恶人,但他们实质是在为那个欺凌玛莲娜的人不是自己而发泄,她的肉体应该属于自己,不属于其他人!玛莲娜随着剧情的发展陷入困顿,有食物的人可以凭借一口吃的强行她,帮了她的律师更加心安理得的占有她,她被小镇上的男人们轮番的恣意妄为。当玛莲娜对这一切麻木,继而开悟后,她迫不得己又正大光明的做了***,男人们也可以正大光明的付费拥有她,从此,西西里的女人们公认她霸占了小镇上所有的男人,她成了西西里女人们的公敌。而迷恋她的雷纳多,也在此期间羞涩的梦寐以求的骑在了她的身上。而当妓院也不能保护她的时候,女人们终于要替天行道一雪前耻了,她衣不遮体伤痕累累的滚爬在女人们的拳打脚踢下、西西里不再宁静的街道上!而本性还没有被污染的雷纳多,只能在***无可奈何的站立着,至于那些享用了她的男人们,则偷偷藏在角落里。…………!当一切恢复平静,玛莲娜在她死而复生的失去了臂膀的丈夫的陪伴下重回西西里镇,人们的目光全然不同了。她不再是那个独守家园的***了,她不再是那个风姿妖娆的女人了,她诱惑不再,危险同时也不再。人们换成了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对她充满了同情和怜悯,西西里岛再次平静!电影到此结束。美,原本是无罪的,但在现实中,美,往往成为了原罪;一切和谐,是建立在利益无冲突的基础上;而促使以上两点成立的,则是人性中的贪婪、嫉恨和凶残!


我来推荐以下几部解剖人性的电影。

1.《***》

这部影片展现了韩国底层社会的贫穷人群,为了生活,不惜代价,努力挣扎的一面。即使他们努力跑到了富人的脚下生活,他们也还是一群穷人。在富人眼里,这群人有股怪味,被富人嫌弃,在富人眼里,这群穷人像虫子一样寄生在这个社会,不值得任何同情。但是这群富有的人,毫无爱心,占用了这么多的社会***,却没有回报社会,如果爱走捷径的穷人是***的话,那冷漠的富人就是大***。影片也反应了韩国社会巨大的贫富落差,两极分化严重。影片也对人性的黑暗,疯狂,冷漠进行了讽刺。

2.《这个杀手不太冷》

影片中,杀手里昂是一个很厉害的顶级杀手,他不爱讲话,冷酷无情,残忍麻木,***不眨眼,就连睡觉他都睁着眼睛睡觉,他完全成为了一件一心专门***的武器。他的内心是冰冷的,他活着的意义,就是拿到任务,***赚钱,每日如一。玛婷达的出现,彻底动摇了里昂,虽然里昂曾经想要***她,但最后还是放弃了。玛婷达和里昂的生活,让里昂体会到了生活中很久不曾有的温暖,他冰冷的心也一点点被熔化,这个杀手开始变的有人性,有温度。里昂为了为了救玛婷达,虽然他有机会逃脱,最后仍然选择和最邪恶的人坏人同归于尽。这个杀手的人性被小姑娘唤醒,里昂也完成了生命的救赎。

3.《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讲述了一位怀才不遇的音乐老师改变影响一群孩子的故事。马修是一位有才华的音乐老师,但是怀才不遇,只好来到一所小的寄宿式[_a***_]。这里的孩子都特别顽劣,不服管教,校长善用体罚教训这些孩子。马修并没有选择放弃这群孩子,而是一点点发掘他们身上的音乐天赋,引导这些孩子改变性格和习性。最终马修的努力没有白费,这群孩子体会到了马修给他们带来的温暖,他们的歌声,插上翅膀,飞出了学校,带他们飞到更好更远的地方。

如何评价电影《廊桥遗梦》?

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克林特伊斯特主演的《廊桥遗梦》我看过两遍。第一次看是在上高一那一年,大概是2004年,我租来的VCD,只记得它讲的是一段婚外恋,但是出轨的女人为了家庭,选择留下,而没有跟情人走。第二次看是在2009年春节期间,当时为了写影评,又把这部电影重看了一遍,这一次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一些。

不知道为什么,90年代那阵子的电影特别喜欢表现婚外情,从外国到中国皆是如此,比如奥斯卡拿奖的的《英国病人》,中国的《一声叹息》等等,但是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出轨的一方并不能得到真爱,要么生离死别,要么回归家庭,像去年的《我的前半生》那样跟情人结合的情况,在那个时候还都是极其罕见的。

《廊桥遗梦》也是如此,两个人没有走在一起。但是他们相识的过程则更值得玩味。家庭妇女弗朗西斯科跟很多女人一样,结婚之后每天就是做饭收拾屋子照顾孩子,过着日复一日千篇一律的生活。但丈夫和孩子们出门四天的时间,却让她有机会邂逅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他是个摄影师,叫罗伯特。

罗伯特年纪明显要大一些,但是很有才华,而且很善于玩浪漫,他为弗朗西斯科在麦迪逊桥边拍了一张照片,还送给她一束花,原本只是问路,但却因此打开了话题。起初弗朗西斯科还有些防备,尽可能减少与他近距离的甚至是身体上的接触,但这似乎也说明了她对罗伯特的在意。而当他们发现彼此聊得来、很投缘的时候,那种久违的爱意就此敲开了弗朗西斯科紧闭依旧的心门。

正所谓发乎情止乎礼,弗朗西斯科还是保持了理智。因为她明白尽管她非常想要逃离当下沉闷乏味的生活,但是也可能会在一时冲动之下做出错事,毕竟她在爱情和责任面前她更看重后者,一旦她离开这个家,丈夫和孩子的生活将被彻底粉碎,因此她做出了艰难的抉择,她要留下来。

《廊桥遗梦》,现在看,和以前看,感受很不一样。这映射的,何尝不是自己不同时期的心境。

弗朗西丝卡,是一位有丈夫、有儿女的家庭主妇。当年,她怀揣着少女时期的梦想,从意大利小镇来到了美国,在短暂的教书经历后,却不得不遵从习俗,在丈夫祖传的农场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闭塞的小镇,邻里间的家长里短,让弗朗西丝卡渐渐地将内心封闭了起来。摄影师罗伯特的到来,犹如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和真实的自我

这是一种神奇的缘份,按罗伯特的话说,他做摄影师跑遍天下,也许就是为了到这里来,与弗朗西丝卡相遇。更不可思议的是,罗伯特曾经临时下火车,去过弗朗西丝卡意大利的家乡看风景,就在她以前常去的餐馆,坐在她常坐的位置……

罗伯特向弗朗西丝卡讲述他在世界各地的有趣见闻和冒险经历,他理解弗朗西丝卡的梦想和感受,他们一起谈论叶芝的诗歌、欣赏蓝调音乐……他们情投意合,感觉彼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仿佛融化成一个生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调节心理健康的电影叫什么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