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调节孩子的自律性心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怎样调节孩子的自律性心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 把 话 说 到 孩 子 心 里 去
在育儿过程中,经常发生这样的事:父母在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该做什么,孩子却充耳不闻,最后父母失去耐心,火冒三丈,一顿吼骂,有些甚至连打带骂。于是,心气的父母常常说出这样一句话:“你这孩子真的是太让人不省心了,怎么说都不听,真的是气死我啦!。”
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问题出在孩子身上,殊不知,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不听话是因为父母没有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
远在外地的小姨来浩浩家玩,这可把浩浩高坏了。因为他从小就跟小姨关系好,后来小姨因为工作关系,去了外地,每年只过来一两次,这让浩浩格外珍惜和小姨在一起的时间。这天,小姨要走了,浩浩执意要送她到火车站。这本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浩浩妈却怎么也不同意,浩浩很不理解,执意要去。
浩浩妈“不让你去就是不让你去,你怎么那么多话……?”
后来在小姨的劝说下,浩浩妈才同意。可是一上车,浩浩妈却又说开了:你怎么这样不听话?没见过你这样的人,看回家怎么收拾你……
本来好好的一件事就这样搞得大家都不高兴了。
对于培养一个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说实话是一项艰苦而且长久的工程!
首先家长以身作则,守时守信!这是关键。因为越是小的孩子模仿能力越强,3岁以前的宝宝,他的记忆基本上都是直观形象记忆,以他看到的听到的作为他学习的榜样。所以要想养成他自律的好习惯,带宝宝的人一定自律,这叫身教胜于言教!
再一个,从训练宝宝规律作息开始,到了什么时间就提醒孩子该做什么,如果孩子做到了,就用奖励的方式强化一下,如果做不到,或者磨磨蹭蹭,可以适当的惩罚,比如不理他,或者故意不满足他的要求等等,久而久之,孩子的作息习惯会固化,这是他自律的第一步!
有了规律的作息习惯,再给宝宝提出合理的要求,比如,吃饭要吃干净,洗手要打肥皂,玩具要放到指定的地方等等,如果宝宝做到了,也是给予相应的奖励,比如给他买好吃的,好玩的,或者给他一个吻等等。这些好的生活习惯一旦固化下来,孩子会保持终生。这也是孩子自律的表现啊!
还有,在宝宝自己玩耍的时候,不要随便打扰他,让他的注意力慢慢的持久。然后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注意力,观察力,让宝宝做什么事情都一心一意,渐渐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自律。
再者,过于怎样跟孩子沟通的问题,我觉得只要注意不犯一个错误就好了!那就是唠叨!没有一个孩子不怕唠叨,没有一个孩子不烦唠叨,一个爱唠叨的父母,孩子会越来越不听你的话!
如果你在跟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孩子的情绪,心平气和的跟他说话,不要大声呵斥,每句话做到不重复,而且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正确想法,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跟你沟通,愿意向你倾诉的!
一个自律的孩子能拥有开挂的人生。自律是孩子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自律,这样父母就不会那么操心了。孩子的自律要从小开始培养,最好是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开始,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方法是正面管教中的核心理念,能培养孩子自律的品质。
现在孩子放***了,很多孩子在家里会看很长时间的动画片。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也不愿吃,继续看。父母会感到很头痛,在对孩子说上几遍而不起作用后,于是会开始上演一场父子大战。我们来看看几个场景:
题主的提问,其实是两个问题,均属于家庭教育的范畴。鸿福以为这两个问题应该调换一个顺序,因为孩子只有从内心上愿意和父母好好沟通,父母聆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帮助其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1、父母先要自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作为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如何做好这一任老师、怎么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家庭教育,是每一个孩子都应公平享有的一种教育。作为父母不但不能剥夺或忽视,还应该竭尽全力去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方式。
2、父母也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聆听心声。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可以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只有父母轻轻地扣开孩子的心灵之门,才会与孩子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在这美好的环境中,隐藏着美妙的声音,父母可以静下心来仔细聆听,你会突然发现孩子的细语与心声。
3、父母还要明白何为家庭成员间的有效沟通。
每一个家庭,都应有独特的幸福与和谐的生活方向。而作为最基本家庭成员的父母与孩子,应该有此方向的沟通方式。
不过,当孩子慢慢长大时,父母就应该逐渐为孩子确定有效的沟通方式。如果孩子不懂得如何有效沟通,其内心再丰富也不会领略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让孩子自律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孩子越早有独立意识,就越能自律,家长包办越多,自律性就越差。
孩子成长的过程里,初期阶段往往需要家长扶一把,以便养成良好习惯,在这个帮扶过程里,如果家长不注意时效性和度的问题,很容易就会让孩子产生不必要的依赖思想,这个思想一养成,孩子就不会自己安排计划,也没有时间观念,所有事情都依赖家长敦促,这样就导致家长越管越恼火,孩子越管越皮,学习彻底成了家长的事,孩子根本就懒得思考。
原则只有一个:家长要“懒”!越懒孩子越自律。
原则有了说方法:
1、家长放手越早越好,最迟不要超过小学四年级开学。这个时候孩子心智开始成熟,本身也想独立,正好可以利用。
2、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不要交给父母,否则就很可能被宠坏,这估计是最难办的,但是,你如果没有这种勇气,就没必要期望过高,除非你父母非常有教育心得,不宠孩子,反而适当锻炼孩子照顾他们。
3、让孩子承担家务和外出旅游***,养成孩子责任心和时间观念。如果长辈能这样教导你的孩子,你也可以放心让他们教一段时间,上小学后自己再带。我就曾经见过一个六岁孩子,带着家长上课,时间到了会敦促家长按时离开,平时家庭里旅游线路和时间日期安排都是孩子做主的,孩子懂事得一塌糊涂,比大人还自律,简直让我顶礼膜拜!
你好,家有呆萌娃,有个朋友曾经说:“我好羡慕你,有个天使宝宝”,我很吃惊,问了原因才知道,天使宝宝是指孩子很自律,有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看了你的问题,我觉得有几点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孩子还小,家长的带头作用很重要。举个例子,睡觉时间到了,家长立刻放下手头工作,洗漱躺床上,孩子看见形势不对,也会跟着去休息的。次数多了,不用家长督促,孩子也会养成生活好习惯的。
第二,针对性的夸奖孩子。比如孩子早上按时起来了,家长不要笼统的夸“你好棒”,你应该说“今天按时起床了,好棒,明天坚持,会更棒”你给了孩子明确的夸赞,孩子会很开心执行的。
第三,帮孩子一起制定时间管理表。小孩子对时间的概念不是很清晰,家长帮忙制定表格,孩子就知道啥时候该干啥啦。一旦孩子的时间观树立起来了,以后他会自己安排时间的。
希望能帮上你。
用自己切身体会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睡眠,饮食,精力(运动),自理能力。
1.作息规律
言传身教很重要,很多时候是孩子跟着大人一起[_a***_]。保证孩子每天到点就洗漱睡觉,小的孩子需要大人***,大的孩子在建立习惯的初期可以和大人同步洗漱。如果有重要的工作,可以等孩子睡着以后再做。
2.适量运动
相信大人也有同感,白天保证足够的运动量更有助于睡眠。睡眠好了第二天精力更加充沛。不爱运动的孩子大人更要陪伴,找到孩子比较喜欢的运动方式。
3.饮食
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剩饭菜。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孩子特别排斥某些菜,强制他吃只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换一种烹饪方式或者换个造型花样就会吃了。这需要大人坚持不懈的尝试和努力。
4.自理能力
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人示范很重要。尽量不要用物质奖励来鼓励孩子做事,当孩子做到了就及时用语言鼓励,精神奖励。可以借由榜样的力量,比如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来引导孩子。再者让孩子适当体验一下不自己做自己事情的后果。
5.习惯养成的有效工具推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调节孩子的自律性心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调节孩子的自律性心理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1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