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起源心理调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起源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皮亚杰(J. Piaget)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他主要研究人类的认识。皮亚杰以生物学、逻辑学和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起源和历史起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它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也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的质和量的变化。
性心理发展理论是(A.弗洛伊德)提出的。
扩展:
性心理发展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心理学理论的核心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性冲动的根基在新生儿身上就已经存在了,它们持续发展一段时间,然后就被渐进的压抑过程所遏制;这种压抑又会被性发育的阶段进展所打断,或者被个人的具体特性所突破。他将性心理发展概括为5个阶段:口腔期、***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供参考。
心理起源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认为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可以追溯到人类祖先的生存环境和进化历史。然而,社会学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而不是仅仅依靠生物学和进化历史来解释个体行为和心理。
因此,心理起源理论忽略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个体行为和心理的影响,这与社会学的观点相违背。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心理起源论。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于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孟禄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教育著作有:《教育史课本》(1905)、《中等教育原理》(1914)、《在演变进程中的中国》(1920),并主编《教育百科全书》(1910~1913)在《教育史课本》中,专以一章论述中国古代教育,阐述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
是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极端了。
皮亚杰的理论是以发生学和发展的观点探讨人类认识的个体心理的起源和历史发展。认为儿童的认识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并且知识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其基本理论要点:
①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所有的儿童都遵循这样的发展顺序,具有普遍性,但发展阶段出现的年龄可因儿童的社会环境、文化教育的差别而加速或推迟。
②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都具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决定儿童行为的一般特征。儿童发展到某一阶段就能从事水平相同的各种性质的活动。
③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是在新水平上对前一阶段进行改组而形成的新系统。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强调了儿童认识发展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教育要按照儿童的认知结构(智慧结构)来组织教材,调整教法,这些思想对儿童教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起源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起源心理调节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2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