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饮食支持工具包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健康饮食支持工具包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减重100天#
我们目前公认的,1g脂肪=9kCal,1g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4kCal,这些数值不是什么高精尖科技,而是来源于19世纪末美国化学家Wilbur Olin Atwater,他通过燃烧不同的营养物质计算出了三大宏观营养素的热量。
具体方法简单的讲,就是把营养物质放在一个传热的容器然后浸入大水箱里点燃,测定它完全燃烧后周围水能升高多少度,从而确定这种营养物质所提供的热量(1kCal相当于把1kg的水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这种装置称为氧弹热量计。
现在食品标签上的热量不再需要燃烧食物来得出,根据1990年的Nutrition Labeling and Education Act(营养标签和教育法案),食品厂商只要通过计算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再乘以相应的热量就可以计算出写在营养标签上的最终热量。所以食品标签上的热量只是近似的值。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但是食物的热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因素会影响食物的热量,我们身体处理食物不是内燃机,也不是简单的燃烧产热
食物的成分会影响热量:比如同样是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几乎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提供的热量很少
烹饪方式会影响食物的热量:总体来说越是加工少的食物,越需要消化吸收,提供的热量越少,还有比如放凉的土豆还会产生抗性淀粉,不容易被吸收,所以热量比热的土豆少些
作者:孙桂丽(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内科学硕士,注册营养师)
首先,从食物成分表或商品标签查询到该食物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的含量(克),以1克碳水化合物产4千卡热量、1克脂肪产9千卡热量、1克蛋白质产4千卡热量的换算比例,计算出该食物的总卡路里数。
先强调一条大多数人都存在误解的常识:食物的热量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数字。国家标准对预包装食品的热量标注要求是:实际值不超过标注值的120%。也就是说,你看到一种食品标注的热量是100千卡,实际值只要不超过120千卡,就都是合格的。而非预包装食品,比如通常说的一碗米饭、一个馒头、一个水果等等,热量值就更加粗略。
计算食品的热量值有三种方法:
直接测量法:就是用特殊的装置把食品燃烧,测量放出的热量。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但是很麻烦,在实际生产中几乎不会***用。
测量成分计算法:在绝大多数食物中,热量都来自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类食物成分有一个平均的热量值,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是4千卡/克,脂肪是9千卡/克。碳水化合物中的膳食纤维复杂一些,一般是可溶膳食纤维按照2千卡/克计算,而不可溶膳食纤维不算热量。这样,只要测出这些成分的含量,就可以计算出热量来。不过,碳水化合物无法直接测量,是测出水分、灰分、蛋白质和脂肪等其他成分,用总量减去这些“其他成分”剩下的作为碳水化合物含量。
根据配方计算法:在食品生产中,大多数情况是根据配方来计算。一款产品的配方都确定的,使用的各种原料有相对恒定的营养组成。根据配方,也就可以算出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再根据各自的热量值,就可以算出这种食品的热量。
至于大家通常引用的水果蔬菜肉类等“食材”的热量,是通过第二种方法测过一些样品,然后进行平均得到的“典型值”。这也是大家看到不同来源的数据可能相差较大的原因。
提纲:
一、热量单位及换算形式(标题应为“卡路里200kcal是多少?”)
二、学会怎么自己算热量(米粉米饭面条,是算煮好的重量的热量,还是没煮之前的?)
三、200千卡是多少?(上图)
四、世界各国每日的卡路里摄入量排行榜
五、怎么燃烧掉200千卡?(接吻每分钟燃烧2kcal)
六、一些真相
正文:
一、热量单位及换算形式(标题应为“卡路里200kcal是多少?”)
食物的热量是按照食物中三大产能营养素的含量来计算的
1克碳水化合物提供4千卡的热量,1克脂肪提供9千卡的热量,1克蛋白质提供4千卡的热量
按照食物中这三大产能营养素分别含有多少克,再乘上产能的数值,就得到该食物总的热量啦。
不过,要注意的是,除了食物,其实还有一种物质也是会提供能量的,那就是酒精。
1克酒精提供7千卡的热量,所以,长期大量的喝酒,也是会能量超标引起肥胖的。
同时,提醒大家关注热量的同时,还要关注食物的营养,尽量选择能量低,营养高的食物,这样才会吃不胖还越吃越健康,反之,就会越吃越胖的同时身体健康越来越差。
祝您健康,我是吴慧营养师,欢迎交流营养健康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饮食支持工具包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饮食支持工具包括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2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