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心理监控与调节,心理监控与调节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监控与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监控与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个体心理发展的前六个阶段及核心发展任务?
  2. 家庭教育中,监视和关心的边界是什么?

个体心理发展的前六个阶段及核心发展任务?

一.口欲期 0-1岁 原欲集中在口部,婴儿专注于与口相关的活动,借此获得快乐安全感。

二.肛欲期 1-3岁 愉快感觉要来源于牌信所带来的***及自己对排泄的控制

心理监控与调节,心理监控与调节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性蕾期3-6岁 原欲集中在***儿童对自己的性器官感到兴趣,并感觉到性别差异。

四.潜伏期6-12岁 儿童早期的***冲动被压到潜意识中。儿童的兴趣从自己的身体和对父母感情转移到外界环境。愉***来自于对外界环境的体验。

五.生殖期12岁以后 原欲重新回到***。

心理监控与调节,心理监控与调节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体心理发展的前六个阶段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童年期、少年期和青春期
婴儿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建立基本的信任感。
幼儿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学会自我控制和构建自我认知
学龄前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发展社会技能和建立同伴关系。
童年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加强对自我的认知、理解道德准则和开始了解性别角色。
少年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建立更深刻的自我认同、发展情感和理解个体价值。
青春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建立独立自主和发展完整的人格
通过这些阶段的发展,个体心理可以得到不断的增强和完善。

家庭教育中,监视和关心的边界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什么。监视是从旁严厉的监察注视,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而关心是指人们把他人或事情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在家庭教育中,有时父母很容易把这两个概念混淆掉,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监视是一个贬义词。我们知道当一个人在监狱里时,他的一切举动都会受到监视,因为怕他做坏事。只有坏人才需要遭到人们的监视。通常这种人是得不到别人信任的,当别人在监视他的时候,他的感觉是不好的。在一些家庭中,也存在监视的情况。那就是大人监视孩子,有没有呢?有。我以前就监视过自己的孩子。还是打着爱的名义监视的,不过一眼就被我的孩子识破了。

心理监控与调节,心理监控与调节的关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情是这样的:

那时,我的孩子进入了初三,这是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因为即将要中考了。我们对孩子每天学习情况每天都很关心。她哪门功课有问题、她每天会玩多久、为什么不想补课等等,我们都了如指掌。孩子整体的学习情况还是很好的,一回家就会主动的在她的房间里写作业。但是有一件事我不放心,孩子进了她房间后,会把门关起来。(青春期的孩子很喜欢关门)当她关上门后,我就不知道孩子在房间里会干什么。于是,大脑里开始浮现各种画面,(都是自己瞎想的)孩子会不会在看课外书?她会不会玩手机?她是在认真学习吗?我得想办法去看看她到底在做什么。

于是,我开始绞尽脑汁想办法,终于想出来了。我给孩子削了一个苹果,然后敲敲房间的门对孩子说:“妈妈给你削了苹果,我给你拿进来哈!”孩子同意我进来了。我进了孩子房间后,看到孩子在写作业。我把装有苹果的盘子放好,然后环视了一下孩子的桌子和床上,没发现什么异常。然后对孩子说:“妈妈把门打开一点好吗?把门全部关上空气不好,会很闷的。”孩子”嗯“了下,没说什么。我走出房间时就顺利的把门打开了一点,这样就方便我能随时掌握孩子房间里面的动向了。后来,隔十来分钟,我就路过一下孩子房间门口,一下拖地,一下烧开水,一下拿东西,有意地去观察孩子在做什么。大家是不是认为这是一种监视行为呢?因为我不信任孩子会认真学习,我必须用眼睛盯着孩子才放心。这是我当时的焦虑心理。

在这种监视下,孩子的感受是不好的。初三的孩子,非常明白妈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但孩子很自觉,不在意我把门打开。有时,我在客厅里发出一点声音时,孩子就会把门关上,希望我不要打扰她。我虽然很想把孩子的房门打开,但在孩子坚决不同意的时候,我还是会尊重孩子的。其实,孩子一直都知道我叫她开门是想监视她。当时,我也认为自己这种做法是没有信任孩子。但是自己有一颗焦虑的心,我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

再来谈谈关心,关心是对孩子的爱护。比如,我们叫孩子多吃一点,多穿一点,问问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这些都是父母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一种关心。监视和关心并不处于对立关系,而是交织在一起,有时很难把握他们的边界在哪里。父母监视孩子不是不关心孩子,反而是因为太关心孩子的动态所以会想走进孩子的心理领域中,侵犯他们的领地。父母不知道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放下自己的焦虑,能让孩子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家庭家育中,关心应放在首位,在正常情况下,也是唯一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只要是真正的关心孩子,那是出自内心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和付出,会让孩子感受到如春风般的舒畅和温暖,孩子会自觉地的向父母的期望目标奋斗努力,根本就用不到监视的手段。

如果说非得有监视,那也是孩子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和难以更改的不良习惯,父子(女),母女(子)间出现了隔阂、矛盾,相互间不再信任时,***取的非常手段。

如果监视成为常态,那么说明,家庭教育已是非常失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监控与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监控与调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