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养生保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养生保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血压是西医上的一种疾病,中医并没有高血压这种疾病,所以中医不能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疾病主要是对症并不对病,不能从西医的疾病名称上套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可以对高血压的症状进行判断分析,然后对症治疗。这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套用西医的病名称。
高血压是西医上的一种疾病,中医并没有高血压这种疾病,所以中医不能治疗高血压。中医治疗疾病主要是对症并不对病,不能从西医的疾病名称上套用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通过中医的诊断方法可以对高血压的症状进行判断分析,然后对症治疗。这两者的理论基础不同,所以不能直接套用西医的病名称。
我自己的高血压,是65岁以后得的。很明显是衰老造成的。开始10年用西药治疗,治疗效果不明显,吃西药强行拉下数字,还造成了新的证侯,心率不齐,室性早搏,夜尿频多,肝区不舒,失眠等等。后来改用中药调理,虽然不能达到理想数字,但已进入可容忍状态,其他症状也随之得到改善。
中医里没有高血压这个词。因此,当病人报出这个病名时,医生只会把这个词当作病人身上的一个证,然后经过望闻问切去辨证病人的病因,然后在用药去调理,以达到正常的平衡,血压自然就恢复正常了。
我现在就正在吃中药治疗,医生说要半年左右,我吃了两个月了,隔一天吃一颗降压药。现在感觉后脑勺后背不发胀了,今天医生让我把西药停了,再吃两个月中药调理就不用吃了。今天血压一边130.80一边140.90,很有信心。
西医所说的高血压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中医对轻中度高血压,通过早期中药的调理,可以使大多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但是对高血压***以上的高血压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治疗效果疗效不是特别满意,眩晕症辨证分型及其治疗如下:1.肝阳上亢型,以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2.气血亏虚型,以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的治则用归脾汤加减治疗。3.肾精亏损型:偏阴虚者,治以补肾滋阴,用左归丸为主方治疗;偏阳虚者,治以补肾助阳宜用右归丸为主方治疗。4.痰浊中阻型,以燥湿祛痰,平肝息风,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针灸疗法,选用风池、三阴交、丰隆、太冲、太溪等穴位。中药贴敷疗法及刺络拔罐疗法等。只要按疗程规范操作,调和阴阳,标本兼治,就能够达到满意的疗效。其次,中医的特色疗法,比如气功八段锦,长期坚持锻炼,对降血压也有一定的好处。
又到心血管病的高发期,高血压患者怎样平安过冬?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血压波动又是急性心梗发作的主要诱因。急性心梗、猝死、脑血栓、脑出血等多发生在冬季或气温骤降时,就是因为寒潮来袭,血压会升高。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遭遇零下低温时,平均收缩压/舒张压会升高7/3mmHg。而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气温越低,血压越高。
这是因为人体突然遇冷后会分泌肾上腺素以收缩表皮的血管减少散热,肾上腺素不仅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且还激活另一个程序—RAA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而后者又进一步导致血压升高。
寒冷季节,高血压患者务必要管控好血压。
1、注意保暖:高血压病人最忌忽热忽冷,寒潮来袭时要及时增加衣被,早晚出门最好戴上帽子、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从温暖的室内走到户外,最好有个“温度缓冲”,比如在大堂里站一会再出门。中老年人晨练不要过早,最好在上午9~10点钟阳光明媚时再出门。
2、监测血压:进入冬季,高血压患者要加强血压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变化。一般而言,上午10点和下午5点是一天之中血压的两个高峰,如果这两个时间段测血压没有问题,说明血压已基本达标。
3、调整药物:冬季血压升高是高血压的“自然规律”,所以进入冬季后要根据情况适当增加降压药的品种或剂量。一般来讲,近些年新上市的沙坦类和氨氯地平类降压药都是长效药,作用持久而平稳,应优先选择,尤其是沙坦类降压药,有阻断RAAS系统的功能。此外,这两类药一天口服一次即可,一般晨起空腹口服,没必要随身携带。
4、规律饮食:寒冷地区的人们冬季大多进补,喜食肉类等高热量饮食并常饮酒,对高血压而言这些都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应科学规律的饮食,低盐、低脂、限烟控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养生保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医对高血压病的养生保健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3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