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如何引导老人积极养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怎样劝说老人不要总是做太多饭,不要吃剩饭剩菜?
  2.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怎么过?
  3. 如何能让父母辈按时服用降压药?
  4. 如何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5.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但身体正常且长寿,这样正常吗?

怎样劝说老人不要总是做太多饭,不要吃剩饭剩菜?

我就是给孩子做饭的,很难啊!做少了,怕孩子们吃不饱,干脆自己不吃了,做多了,剩饭剩菜只有自己去品尝,关键是现在的孩子们的饭量太没准儿了,实在不好掌握,我劝你,有人给你们做饭就知足吧!

以前回娘家,母亲总是担心饭不够而多量米,回头吃完后至少要多出两个人的饭。原本计划剩饭晚餐吃,到量米时又多加了,如此周而复始……结果是我们在家呆几天,就吃几天的剩饭。

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如何引导老人积极养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今到我当家孩子也成年了,居然发现自己也开始重复母亲的错误。老公儿子也笑话我,正如当初我笑话母亲一般,可我已经明白母亲的心思,是的,希望自己的家人吃好吃饱。

至于剩菜嘛!父母都是穷苦家庭长大,把没变味的隔夜菜倒了老人是万般不舍的。何况现在家家都有冰箱,保鲜膜封存冻着即使隔夜也没感觉吃坏人。

父母都快九十高龄了,身体一直也健朗,喜欢独居每天还能自己做饭菜,我们再对老人说吃剩饭剩菜身体不好有意义吗?

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如何引导老人积极养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之我觉得只要父母健康,我们就由着老人随***!


明明的姥姥打老家带回来一只鸡,老姐姐剁吧剁吧炖了一锅 ,晚上姑娘和女婿回来吃了一顿,明明和姥姥吃了几块,一只鸡剩了四分之三(小两口有点胖,老姐姐糖尿病,一家人控制饮食)。孩子们不吃剩饭,明明姥姥吃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扔了一小半,心痛的明明姥姥站在垃圾桶旁边看了好久,那可是喂了好几年的鸡,算起来都好几十一斤呢[捂脸][捂脸](她们那个地方习惯把鸡养三年以上再吃)。

***的奶奶是潍坊人,喜欢包饺子烙油饼蒸菜饼之类的,孩子们都喜欢吃,她也是乐此不疲的做。可是***奶奶也经常跟我们老姐妹抱怨,说自己天天吃剩饭 ,有时候包饺子剩下的她得吃三四顿,说起来也是不高兴抱怨孩子们不吃剩饭 自己也吃不了多少,扔了可惜了。

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如何引导老人积极养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天在一块看孩子,孩子们的事情老姐妹也偶尔念叨,这不***妈妈买了一只鸡,回来洗干净剁吧剁吧分成了四分,一次吃四分之一,嘿,一块也不剩 ,一点也不浪费。明明姥姥听了高兴的说,往后我也这样做。

明明姥姥包子,确定了小两口回家吃饭以后就包了两盘子,然后熬了粥,拌了一盘凉菜,炸了一盘花生米。孩子们吃完了饺子,喝了粥,凉菜剩的不多可以扔了,花生米可以明天吃,也不浪费。***奶奶也学会了,包饺子算算每个人吃多少加起来差不多就行,蒸菜饼一人一个吃不饱喝粥,***妈妈高兴的和***爸爸说,婆婆时髦,知道与时俱进。

活到老学到老,相信我们老年人也不完全是墨守陈规顽固不化的老古董,我们也会知道剩饭不好吃,扔了可惜。再说了挣钱不容易,物价上涨 ,只要年轻人像***妈妈那样和老人沟通,一定会皆大欢喜的,你们说不是吗?

这个问题应该好多家庭都存在,题主能把它当做困扰来提问,那肯定老人是经常做多,然后这顿吃不完,下顿热热继续吃。如果只是偶有为之,相信您就不会当成问题了。

首先说一下,我们家也有这种情况,我家厨房一直是我婆婆的天下,而且像北方人一般食量大,尤其像我们都是农村出身,以前种地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一直饭量大,虽说现在不用下地干活了,但撑开的胃却不好收回去。所以每顿婆婆都会做很多,当然每顿也会剩不少,但剩菜我一般不会吃(打小的习惯),后来我做月子时,我妈来伺候月子,两个人就探讨我不吃剩菜剩饭的问题了,我妈就说,“不单她(我)不吃,她爸也不吃,每次剩菜剩饭都我自己,后来干脆就慢慢少做,基本上就不会吃到剩饭剩菜了,你以后也慢慢减量,本来剩菜饭吃着也不好”。后来也是我老公也经常提醒,到现在大家谁有时间谁做饭,基本剩菜的问题好了很多。

还有一种是老人独居,一个人一天要做三次饭,一个人的量有时候觉得懒得动,就会一次做出一天,或者两顿的量,这样既节约时间,也省的麻烦。当然这种只是个例。

其实老年人都是经历过饥荒年代,所以对食物才更显珍惜,他们有的甚至在你劝说过程中和你争辩:那以前树皮也吃,东西发霉了把霉点点切掉继续吃,不也没事啊!我们只能说,对啊,您看以前真是不容易啊,也遭了不少罪。正是因为以前太差了,咱家现在条件好了,就更不能让您继续过苦日子了啊,怕孩子们吃不饱,咱可以多做几样,每样都量少一点,这样不就两全其美了嘛!还有一个简单的办法,接管厨房大权,自己掌握饭菜量,不给他们剩菜机会。[可爱]

说实话,有的老人做饭多,总担心孩子们吃不饱,也是一种爱的表现,所以,对老人劝说要有耐心,给他说明吃剩饭菜对身体有害,再说,现在物质丰富,随时可以买到,我想,你说的时间长了,老人会听话的。

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怎么过?

个人理解随着社会保障逐步提高,老年人也应适当的学会自私一点,多爱自己一点。离是非远一点,让自心情好一点。学会保养自己,让身体好一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多出去走走开阔眼界。老年人不要做认何人的奴力,你该付出的前几十年己经付出了,今后就要自私的活着,让自己每天都活的精彩。其时你不去脱累子女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谢邀:现在的老人需要怎样的生活,我刚步入老年,我站在一个老年人的角度发表我的看法。要求不高,生活随大家,穿衣平常化,只要心情好,万事全解消。(理解子女,理解当今社会)。

我认为步入老年,最大的三个特征就是:一是生理机能下降;二是目标追求下降;三是自主能力下降。我认为只有这3个特征同时出现,才应该算是正式步入老年。

对照这3条标准,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国家的元首虽然年愈70岁,但是依然神***奕奕,我们就不能评判他为老人;再比如年过80的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按照正常的眼光来看已经84岁高龄,但是健步如飞、依然承担着国家重大项目,依然战斗在抗疫一线,他的生命就在年轻线上。

但是很多人刚过65岁,就开始感叹自己老了。一方面,确实会出现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的下降;另一方面,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对于目标追求和自主能力的下降上。这个时候很多人经常会对自己的未来不抱希望,更不愿意去追求什么;不断地心里暗示自己已经老了,自己很多事情办不了了。所以这种心里概念上的“老年化”才是最可怕的衰老。

说到这里,老年人应该怎么生活?

我有3条建议:一是不断给自己一些小目标,让自己的生活增加追求,扩展一下自己的爱好;二是多给自己正向的心里按时,能自己做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完成,而且完成后还要给自己更强的心里暗示;三是多出去走走、多参加活动、多找人交流,失去社会感才是人最大的悲哀。

我觉得老年人应该积极的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社会活动,多运动,多想些有益身体健康的事。尽量回避争吵和不愉快,用谦和的心态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更好的跟老伴相处,互相体贴和关心,尽[_a***_]的独立生活,不打扰孩子,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孩子搭理生活!

还是用一篇散文诗,表达老去的心情吧。

《老去的路上》

作者~~如歌的年轮

不知不觉,

老去的路就在眼前,

一切来的并不突然。

时间悄无声息,按部就班。

只是没有准备好,

便开始了老去的诗篇。

补充说明的意思是,不服老,还能够折腾,就去折腾,生活才更有意义,处处显示自己的活力!

你的想法,选择都没有错!我也很佩服你的能耐,还能够去折腾!

当然,你的所谓折腾,是积极向上的,就是去尝试一下许多你没有经历过的事情,还想焕发第二青春!

有你这样想法,做法的人是很多很多的!在农村的老年人,一部分在桌子上折腾;一部分在土地上折腾!

在城镇,一部分在旅途中折腾,一部分在广场上折腾,中国大妈,广场舞跳到了世界各地,在莫斯科红场留下了她们娇媚动人的舞姿,在英国的拉斐尔铁塔留下了优美动听的旋律……

一部分在工地上折腾,一部分在桌子上折腾,一部分在家庭中折腾,一部分在社会上折腾……

潇潇洒洒的老年人,疲惫不堪的老年人,恶习难改的老年人,善行天下的老年人,半饥半饱的老年人,赌博成性的老年人……形形***的老年人,为老年社会的发展,谱写了一曲曲多姿多彩的民族旋律!

全国有十八多万的清洁工,有几十万的保安,有数十万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他们中间,老年人所占比例是多少呢?

高级人才中的老年人,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所占比例是多少,但是,袁隆平,屠呦呦,李兰娟,钟南山等等院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在前面!

在底层的保安,清洁工的比例,老年人不低于百分之二十吧?他们在坚持,他们在折腾!他们为了城镇居民的健康,他们为了城镇居民的安全,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他们为了自食其力,他们为了给后人留下天勤酬劳的精神,他们选择了坚持,他们选择了奋斗,他们的折腾,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如何能让父母辈按时服用降压药?

如何能关父母辈按时服用降压药:我觉得主要你要做到两点。

一,首先你先同父母或前辈说明高血压的危害性,如果不规律正常服药会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脑出血,高血压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并且你要告诉老人家积极地勤测血压,正常规律地服药,加上生活作息正常不熬夜,不过劳。保持体重肥胖减肥,不抽烟不喝酒,并且饮食清淡,少吃盐,少吃或不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结合服药,通常能很好地控制血压,就可以减少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等的严重问题。老人们的健康才能让子女更安心工作和事业。并且也再说明高血压如果控制好一样能活到正常寿命,不要让老人家绝望。

其次就是作为子女和家人多对高血压患者的问候和关心。经常打电话问问血压情况,服药情况。有时候家人的关爱更胜于药物。高血压心情也是要保持平稳忌大喜大怒的。


首先确定血压是否正常,血压和本人运动和晚眠有很大关系,如果在睡眠和活动正常的情况下血压正常,说明本人的血压正常,无须用药。须用药应按药品说明书的时效和用量进行,或遵医嘱。

不能按时服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的剂量、停药或是频繁换药等,这些用药行为都是用药依从性差的表现,依从性差在慢性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往往需要终身服药,所以导致很多患者不能坚持下来,因为这些疾病所带来的并发症并不能立即显现出来,不像癌症引起的疼痛如果不吃止痛药变会疼,患者就会坚持用药。那么对于慢性病患者如提者所问的高血压我们该如何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呢,我们要针对依从性差的原因入手具体***取相应的措施,举例说明如下: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一、不能按时服药,有时忘记服用:

服药时间不固定,或是经常忘记,该怎么办。降压药物的服用一般不受食物的影响,所以饭前饭后均可以,大多数降压药物要求早上服用,可以设置固定时间的闹钟,***响起提示他们要服药了。

二、服药次数过多,总是忘记:

尽量选择长效的降压药物,如控释片、缓释片的剂型可以一日一次给药,减少给药次数也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如果同时服用两种类型的降压药业可以选择相应的复方制剂如沙坦类降压药与利尿剂组成的复方制剂,这样只服用一种药物即可,也可以避免服药次数过多总是忘记。

三、服服停停、担心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有些老年患者担心长期服药的副作用,认为服药一段时间在停一段时间就可以避免,其实不然要和患者讲清楚,吃吃停停容易引起血压的波动,不稳定的血压对血管的损伤更大,这种损伤远大于服药引起的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副作用,但是只要我们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或是医生的医嘱服用,做好定期监测和随访,是可以避免的。

四、担心治疗费用,症状不明显便不想服用:

有很多患者高血压,但是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又因为经济的原因,便不再服用断断续续,现在我没国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4+7带量***购的药品***购模式,很多降压药物都在这个目录范围内,意味着药品价格的大幅度降低,可以选择一样疗效的国产药进入4+7带量***购药品目录中的药物,这也是节约经济的一种方式,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五、用药目的不清楚:

有的父母辈确实不能按时服药,一方面是有的老人记性不好,另一方面对药和药效本身认知有问题,不当回事,不上心。

有一次我公公胃溃疡,买了三四种药,每一种药上面我都详细写了一下用法用量,也再三跟他讲解,确保他听明白了。

结果过了几天我发现药少了很多,一问才知道他吃完了,当时我就震惊了,这是半个月的药,你不到一个周就吃完了?公公还笑嘻嘻的说,没事,又没毒,吃不死人……

我也是很无奈,平时吃药有一顿没一顿的,这一次倒是几顿做一顿吃了。

所以有些父母辈的真的不会按时按量吃药。讲道理也听不进去,总是会忘记吃药这个习惯也很难扭转。所以当子女的只能多费心了。

首先把一顿要吃的药拿出来,用干净的袋子或者盒子分类装好,告诉父母这是下一顿要吃的药。

然后定个闹钟,到时间了打电话提醒父母吃药,叮嘱父母按量按要求服药。

父母年纪大了,有些习惯和思想很难靠讲道理扭转,靠父母自觉按时用药难度较大,还是子女多费心时时督促吧。

如何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

每一个老人都比较喜欢清静的环境,所以首先要为他们提供一个安静而且居住方便的家,我们要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

我们时常会觉得老人家特别唠叨,而且一件事情会重复说好几遍,我记得我奶奶就是,每次坐在一起聊天她都是讲那些老掉牙的陈年旧事,而我们做子女的即使听了千百遍,也不会反驳她一句,也不想打断她,因为她讲得饶有兴致,我们静静地聆听着,也会觉得这是一种美好的陪伴。

我奶奶有时候喜欢留隔夜菜,但我们年轻人知道这样的食物吃了是不健康的,有一次告诉过奶奶这样的菜留着吃坏身体,但她说,在以前,想吃碗米汤都难,舍不得倒掉,让我们也不知如何说了,我们就只好把菜留到早上再偷偷地倒掉,她通常也不记得昨晚还有什么菜了。

一个人人生于世,转眼老矣。人活这一辈子,文化有高低,能力有大小,素质有强弱,志向有不同,经历不一样,贡献有多少,疲气各有异。人老时最需要的就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得到后生们孝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孝顺老人要以顺为先。要顺其自然,一切顺着他来,绝不能大逆不道,逆天而行。只有子孙顺着他,他会感觉到你们尊重他,他就会心满意足了,真的福到家了。老人欢喜,全家就欢喜,老人幸福,全家也幸福。

多一些陪伴和关爱,生活当中,我们无非都是在忙碌自己的工作,却忽略了老年人真正的想法。最简单的,比如就是,每一天早上起来的简单早餐,或者陪伴老年人散散步!多一些时间陪伴唠嗑唠嗑,时间对于他们(她们)来讲,最重要的就是每一天的陪伴。

整合看 年纪大小 爱好多少 性格多样 环境不同 都要区别对待 首先新中国老人很多 爱好少 饮食与文化偏弱 所以从个体上 对于爱好少的尽量陪陪他她 生活调理 并且一定的督促饮食清淡 少油荤 可加强户外活动 等等进行细节补助

老人其实上了年纪了,他们需要的子女的陪伴和关怀,老小孩老小孩其实就是她们内心有些时候有好多的话想说却没有人去聆听,所以我们应该有空多陪伴老人!多听从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内心知道关怀他!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但身体正常且长寿,这样正常吗?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但身体正常且长寿,这样正常吗?

你说的情况吧,差不多跟我姨夫一个样,我姨夫是个离休老干部,现在己经是有九十三岁了,他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就出门去溜达了。

早上八上按时起床,他非常的干净讲究卫生的人,自己生活能自理,衣服裤子都是自己洗的,以前姨妈能动的时候,姨妈就没有帮过他,他一直保部队上好习惯,干净利落,他住地方没有一点垃圾。

离休了他自己找乐趣,上老年大学,练毛笔字,看报纸走访几个不多老朋友,度过漫长岁月,现在他们单位,他最老最大了,以前的事还有一个陶老,陶老去世后只剩下他一个人。

陶老为什么比他去世早,因为有糖尿病,还在79年得了脑血栓,脑埂,身体不健康人又是太吃得多了,差不多每一天吃正常的人三个人东西呢,人太吃得也是一种病。

如果你不让他吃饱喝足,他是不高兴的,你说他吃太多了对身体不好,认为你是在害他,他们认为是,老了想吃什么吃什么反正不得吃几年了,他们只是随着年纪曾加,不想在去想其它的事情了。

人老了,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人认为,人老了你让他们想吃什么东西吃什么吧,如果你不让他们吃,万一吃不上了怎样办,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想吃什么都有。

有的人就是使劲吃,还认为自己家生活好,比别人强,在们这里有家老人比较穷点,平时没有东西吃,就是吃饭零食基本上是没钱买,他的身体比较好,而有家会找钱一点,天天上街买东西吃。

可以说是嘴巴一直不闲着在吃,男人喝酒上隐,女人吃出三高,身体健康不行了,快要死了躺在床上不会动,儿子媳妇也管理不赢了,天天在吵架打架,希望她们早点去世吧。

父亲今年80多岁了,他的身体特别的健康,去市场买东西能把20斤大米和10多斤菜扛回家,很多年轻人都没有他的体力和耐力。

我父亲每天早上吃2个鸡蛋、一碗自己熬得山药大米粥,还要来上一个花卷或馒头。中午一般是面条配菜包子,晚上是一碗大米饭配菜,但是午饭和晚饭必须要有肉,而且是炖的软烂的肉。

我父亲的生活极其有规律,每天早上4:30分准时起床,吃完早饭后去公园唱歌,一唱就是一上午。回家买点菜吃完午饭,看会新闻就睡午觉。下午一般2点多起床,下楼去忙活楼院里的小花坛。吃完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基本呆一会8点多就睡觉这种生活习惯从他退休以后就一直这样。

老年人吃的很少,一天一个鸡蛋、几口米粥,身体正常且长寿,是怎么回事?

一,我觉得有点不太正常,因为:

  • 食物的摄入量大,才能维持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自古衡量一个人的健康标准,都是用饭量来衡量。比如廉颇的尚能饭否?
  • 鸡蛋和粥虽然比较有营养,但是也过于单一,长期以往身体容易营养[_a1***_]。毕竟食物要保持多样性,才能从中摄取到不同的营养物质。

  • 老人消化功能和身体都处于减弱阶段,体现在吃饭上就是饭量开始减退。吃的这么的老人,肯定不太爱活动,身体消耗的能量少,否则这点食物不够维持一天的身体需要的。不太活动吃的又少的老人,我觉得不能称为健康,只是暂时没有体现出来罢了。
二,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米粥而又健康长寿,是不是有其它的补品
  •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孝顺的子女都会给老人买很多的补品和营养品

  • 我觉得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粥而又健康长寿的老人,除了自身作息时间特别规律,没有什么不良习惯以外。能够使他们健康长寿的原因,可能就是补品和各种营养品,或者一些时令新鲜的果蔬。我父亲可以说各种干果不断,尤其是花生米每天都要嚼上几颗,再一个就是特别爱吃水果,只要是应季的水果每天都要来上一些。

人的身体健康始终给我感觉跟饭量是成正比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身体好的标准是“吃的好,睡得香”的原因。一天一个鸡蛋,喝几口粥而又健康长寿,这个肯定不正常,只能说是个例。或者这个老人肯定“手不能提,肩不能扛”,这样我觉得难言健康。

在我记忆中,我母亲60岁以后就开始吃饭吃的很少,并且还不大吃零,早上母亲总是一只鸡蛋一瓶牛奶,下午吃半碗米饭,晚上吃一只馒头。我们姐妹总劝她多吃点,身体会好,而母亲总是说:“老了要少吃点,不干体力活,吃的太多不好”我们也没办法说服她,只要她身体健康我们也不说了。就这样母亲活到八十八岁离开我们了……所以只要符合老人自己身体需求,让老人们自己按照自己需求去做吧!这也是一种孝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引导老人健康饮食方面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