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心理学外部调节,心理学外部调节包括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学外部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心理学外部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自我控制心理学?
  2.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外向型抑郁症”,心理学上有这种病么?

自我控制心理学?

自我控制的定义、内容发展阶段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目标的实现。

自我控制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自我的协调、组织、监督、校正、调节的作用,使自己的整个心理活动系统作为一个能动的主体与客观现实相互作用。

心理学外部调节,心理学外部调节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儿童的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情绪自控、行为自控和坚持性,这三者是自我控制的三大核心内容。

自我控制能力并非生来就有,它是儿童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的发展和教育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我控制是指个体自主调节行为,并使其与个人价值和社会期望相匹配的能力,它可以引发或制止特定的行为,如抑制冲动行为、***诱惑、延迟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取适应社会情境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外部调节,心理学外部调节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该理论主要包含三层含义:(1)个体的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其自身的自我控制***,而在一定时间内个体的自我控制***是有限的;(2)自我控制***和个体的自我控制行为是相关的,成功的自我控制行为依赖于可用的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愈充足,自我控制任务表现便愈好;(3)所有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使用的是相同的自我控制***,即使前后具体任务分属于不同领域,个体先前的自我控制行为也一定会造成个体随后的自我控制行为水平的下降。

有限自制力理论旨在探究个体的自我控制***是如何影响个体的行为,研究发现当个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改变当前的自我状态时,个体会因此而消耗一部分自己的自我控制***,特别是当自我控制***消耗达到一定量时,个体便会出现所谓的自我损耗状态,意即个体心理上对自我处于弱控制状态。

自我控制的结构: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

心理学外部调节,心理学外部调节包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自我控制是***冲动进而进行自我控制的过程,在面对诱惑时个体需面对两种敌对的力量,一种是呼吁个体做出合理行为的自我控制力量,另外一种是鼓励个体做出满足欲望行为的冲动力量,要精确预测自我控制结果必须同时考虑这两个方面对行为的影响。

基于此,hoffman等人提出了自我控制的双系统模型,认为一个完整的自我控制模型包括:第一,冲动系统。该系统是冲动行为产生的原因,在面对诱惑时会自动激起一个相应的冲动行为,包括正向的归因于诱惑刺激的享乐评价以及接近诱惑的行为图式,即自动情感反应和自动接近-回避反应。冲动加工是随时间逐渐形成的自动形式,不需要注意***参与,主要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来测量;第二,自我控制系统。该系统是面对诱惑时更高阶心理活动产生的原因,包括深思熟虑的评价和抑制标准,已有研究证实深思熟虑的评价和抑制标准都依赖自我控制加工,但二者是两种不同的决定行为的心理加工方式。

通过基于符号表征的相对缓慢的控制加工来完成,主要通过口头报告的外显测量来测量;第三,状态或者特质调节变量,调节变量转换了自我控制和冲动力量对行为结果的影响。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外向型抑郁症”,心理学上有这种病么?

还有个词,叫:人造型外向。

内向者,从个人独处和安静中获得生命能量,受到挫折时候,比较喜欢想一个人的“静静”。

外向者,需要和他人互动/对话等获得生命能量,受到挫折的时候,去跟朋友嗨一次就满血复活。

但是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个协作型社会,单打独斗的人走得越来越困难,路也越来越窄。所以很多本能性格内向的人,刻意的去调整自己的性格,以便去适应这个社会。

但是,如果调整了之后,获得了想要的成功,那还好,如果没有成功或者屡受挫折,那么会变得抑郁,但理智上又觉得还是要外向的好,于是内心继续抑郁,表面还笑嘻嘻的外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学外部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学外部调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