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苏轼乐观心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看待苏轼“三次贬谪”之后仍然豁达乐观的心态,他究竟对宋朝抱有何种态度?
  2. 苏轼乐观豁达精神的素材?

如何看待苏轼“三次贬谪”之后仍然豁达乐观的心态,他究竟对宋朝抱有何种态度?

苏轼在政治的逆境中,把佛老思想作为自己的处世哲学。把生死,是非,贵贱,毁誉,得失看作无区别的东西。他说:"佛书旧亦尝看,但暗塞不能通其妙,独时取其粗浅***说以自洗濯"。(答毕仲举书)。但他并不完全沉溺于佛学,只是为了保持其达观的人生态度。而且他并没有放弃经世济时的儒家思想。他既手抄"金刚经。"又做"论语说"五卷来阐发孔子的政治思想。"粗有益于世,瞑目无憾"。

当他听说宋朝大将种谔取得胜利。写诗道:"闻说官军取乞誾,将军旗鼓捷如神。故知无定河边柳,得共中原雪絮春。"以边塞柳絮,犹如中原春雪,表示失地重回宋朝版图。他并一再表达自己为国破敌的雄心:"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祭常山回小猎)"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环。何时逐汝去,与虜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臂弓腰箭何时去,直上阴山取可汗"。(谢陈季常惠一揞中)。这些,都看出他对朝廷的忠心。i

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苏轼乐观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苏轼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尽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是,他对个人的际遇看的开,豁达乐观,从容淡定,对国家的命运则有九死不悔忠贞不渝的赤心。从他的诗文可以看出,三次被贬官并没有影响他对朝廷的忠诚。这就是儒家思想强大的凝聚力,是坚定信仰的感召力。当年清朝皇帝割让台湾,但是台湾百姓奋起反抗外来侵略者,麦克马洪想吞并***,清***束手无策而***百姓奋起反抗,都显示了儒家思想文化基因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起伏的日子

苏轼从其跟随父亲参加科举,到在朝为官,他其实并不是哪一边的人物,实际上就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他坚持的真理只有一个就是事实,他为什么在欧阳修还当权的时候就自请外调,就是不想参与太多的是是非非,然而,他在地方任职的时候,又不可避免地看到改革过程中不尽人意的地方,就自然吟诗赋词予以事实求是地评价,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无疑就是与朝廷对着干,所以很容易地被投机钻营者找到把柄予以打击。

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苏轼乐观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经历被置之死地的劫后余生,苏轼开始思考,他远离政治,寄情生活,然而这都无法逃脱打击,当他为红颜知己写诗词表达思念之苦时,仍然被弹劾“活的太自在,不注重朝廷事宜”而被流放到海南,应该说被流放是仅次于“满门抄斩”的一种惩罚,就是这么个残酷的现实。“这么做也不行,那么干也不对”的百般无奈中,他在海南办学育人,自谋生路,因受到了百姓更大的爱戴,却名扬千里之外。

这其中的原因,说复杂其实很简单,因为他身上有“守旧派”的标签。

苏轼的一生

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苏轼乐观心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人生最好的年华,苏轼却因为自己的敢说敢为,一直在被贬下去,被提起来,再被贬下去,直至被流放。

他当年因为嘲笑改革派王安石的“水利法”而获罪,后来的他先后在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惠州(今广东惠阳)修渠疏浚,被后人赞为“东坡处处筑苏堤”,可谓是为朝廷当权者树立了很好的样板,正因为这样的样板,让“改革派”心里难受,至于他的屡屡被贬与此有没有关联,没有文献记载,但是我认为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他被流放到海南儋州的时候,抱着 “必死无疑”的心思,把家属安置在惠州,自己独身前往,没有住所,苏东坡就在桄榔林中自己搭茅屋,题名“桄榔庵”, “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他坚毅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一个真实乐观的苏东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然而,得到宋徽宗招他北上的消息,苏东坡在真州却写出了人生的绝笔,也给自己一个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谢邀!世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苏轼没有经历过这三次磨难,文学成就肯定没有那么高。因为有时候人的潜能,往往需要经过打击或挫折,才能爆发出来。所以经历很重要。可以说,拥有刻骨铭心的经历,就能等于拥有富可敌国的精神财富。

谢邀。苏轼三次被贬的原因比较简单明了:第一次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利用卑鄙的手段,罗列罪名,状告皇上,从而被贬黄州。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大肆打压守旧派,苏轼被无辜牵连,再次被贬。第三次被贬的原因更简单了,新派虽然在朝堂上占了风头,但为了将旧派彻底压倒,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和贬谪,苏轼也在其中。这就是苏轼三次被贬的大致原因和经过。

苏轼被贬,屡遭挫折,但他却以乐观的天性,活成千古风流人物。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集作家、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大文豪。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苏轼跌岩起伏、坎坷曲折却又不失快乐通透的一生。苏轼为什么屡遭挫折,坚定乐观?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一是有造福百姓的赤子之心。苏轼对自己的主张坚定不移,在过山车式的官场生涯中,他始终不改初心,不谄媚权贵,只想为百姓造福,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二是有与灵魂对话的通达之心。林语堂称苏轼为“大自然的顽童”,顽字中带有倔强,童字中透着灵性。稍作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苏轼身上,儒释道文化得到了完美的融合,他有文人的优点,却没有文人的酸腐,善于在生活中阐述真理,随遇而安,找到生活的乐趣,保持浩然正气。

三是有感知幸福的豁达之心。苏轼说过: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街边乞丐,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也正是他的这份豁达之心,让他在人生沉浮中,始终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苏轼豪放纵横的诗才,为民***的坚持,乐观豁达的态度,都完美地阐述了孟子所说的处世哲学: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他面对嫉妒排挤的正直率真,面对坎坷生活的坚忍不拔,面对苦难打击的达观乐天精神,让他成为了千百年文坛的闪烁之星!

正是:常与同好争高下,莫与傻瓜论短长。

苏轼乐观豁达精神的素材?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摘自《赤壁赋》

素材评析 《赤壁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选文中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

适用话题 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这些性格特点适合话题 "丰碑"、"谈意气"、"沉稳与灵动"、"高洁与志气"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苏轼乐观心理情绪调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