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方法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觉得自己有轻度双相,想让父母带我去医院,怎么调节自己?
  2. 作为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该怎么与朋友交流?
  3. 糖尿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觉得自己有轻度双相,想让父母带我去医院怎么调节自己?

感谢邀请,我是精神医生,双相情感障碍正好是我的专业范畴,而且对于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研究。我来给你一些意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讲一讲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需要什么

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我想说,双相情感障碍即使在精神科也是症状表现最复杂,诊断最困难,最容易误诊,最容易漏诊的精神障碍疾病可以说即使在精神专科医院,有些时候双相情感障碍的诊断也不是那么容易,更何况你说你觉得自己有轻度双相,说明你的症状还不是很典型,当然更难识别。所以,作为精神科医生,我觉得你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到专业的精神专科医院,最好是市一级以上的***精神专科医院进行详细的诊治,判断是否双相情感障碍。

父母的担忧我是完全理解的,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毕竟是相比较而言比较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但我们同时要知道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并非所有的患者在发病时或缓解后都表现的非常严重,确实有很多患者的症状表现轻微的多,只是单纯的表现为情感的不稳定性,但不管是躁狂还是抑郁,都不会特别典型,起码不会给周围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医学上,这样的患者也会被称为不典型症状。

比如你的问题,应该说你的情感不论高涨还是低落都不是很突出,所以你的父母并不觉得你有病。但你自己的判断仍然让他们担惊受怕,他们担心的无非是你的判断被医生确认,但及时这样,很可能你的治疗效果也会好过其他人。因为双相障碍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知力的恢复和治疗的依从性,也就是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可坚持服药的自控能力。在你身上,我感受到了自知力,感受到了良好的药物依从性,而双相障碍患者缓解期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坚持服药可以将复发的几率人为的降低到最小,让双相障碍患者远离疾病的复发。

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确诊双相后除了坚持服药,还应该做些什么控制自己的情绪?

坚持服药一定是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帮助最大的治疗方式,最直接的功效就是防止情绪和行为的重大变化和波动。除此之外最有帮助的应该是积极的参加各种心理治疗,这里的心理治疗不单单是医院的心理治疗师提供的一对一治疗,当然还包括一些团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等非一对一,但对患者有非常大的帮助的治疗项目

比如团体心理治疗的时候,患者可以更轻松的说出自己情绪上存在的波动,或是行为上出现的变化,而不用考虑医生或家人对自己的判断。比如家庭治疗的时候,通过和主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寻找和发现彼此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改善彼此的问题,一定会让患者在家生活更轻松,更惬意。

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和父母说一下,让他们陪你一起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如果不是双相障碍,皆大欢喜,如果是也不要紧,像我上面说的积极治疗,一定会好的。

我建议你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先稳定自己情绪,他们可能是有点太紧张了,所以显得有点急了,然后尽量去稳定他们的情绪,比如说,“爸妈,你们先不要着急,听我给你们讲,既然我自己可以意识到自己有点变化,那么你们觉得目前情况会有那么严重吗,我们及时地积极地去正规的医院去寻求专业医生的治疗和帮助是可以治疗稳定的,我们先去医院看看好吗?”,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帮助吧,及时去正规专业的医院治疗。

接下来我再给你点小建议,希望对你在日常生活中去稳定你的转况有所帮助吧。

首先在心态方面,第一点,就是你自己要有信心,只要通过良好的疾病管理,症状是可以稳定的。第二点,心怀希望,因为双相患者常常会抑郁症和躁狂症循环发作,你肯定会痛苦,但是请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其次就是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嘱托吃药,定期去复查,尽可能多的去了解你的病情,经常工作保持稳定的生活节律,提高生活质量对康复有极大的帮助。

具体的做法呢,1.你可以制定一个自己每天活动时间表,坚持的遵守下去,及时在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也要咬咬牙坚持下去。2.有规律锻炼,锻炼可以跑步、散步等你力所能及的。3.保持严格起居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尽量不要打盹,睡前不做剧烈***运动,尽量不饮酒,不饮茶或咖啡。4.学会放松的方式,比如瑜伽深呼吸冥想等,每天抽个半小时改善自己的心情。5.健康的[_a***_],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粗粮,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还有注意巧克力、***等等深加工的食品

大脑在抑郁或躁狂时,都会压抑大脑接收肢脏肌体传感的机能,从而削弱大脑周围肌体的运动和增肌生肌效能,使得大脑呈现周围源性供血不足,并且迫使大脑思维出现障碍,如果自己进行感能调节,那就要借助间续传感运动增压的方法,对不断出现的压抑情况进行传感转移破解,可以使用高效能的穴位环型压盘进行传感增肌,方法很好掌握,但是有顽固的环境或心理诱因,只能快速制订摆脱方案并实施,否则进入5分钟抑郁陷阱,肢体变冷,脏器僵冷,脑肌进入瘫痪状态,就要进行系统疗法了。

谢谢邀请,我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说一下我的观点:

所谓双相,是抑郁和躁狂的交替状态,也分轻中重度不同,有生理的基础,也有社会心理因素的促使和催发。

轻度双相,可以先***取心理疏导的方式来处理,父母肯定要问一问什么情况,他们不太接受这种状况,这也是人之常情,这时候要准确简明地描述自己的典型状态,以及对生活和学习影响程度,同时也可以把网上询问的情况告诉父母,说明这种情况虽然是精神心理问题,但是比较轻的那种,及时调整会有较好的效果,不要过度担心。

想让父母放心,最关键的找一个合适的心理老师,接受心理分析和疏导后,准确判断你的问题轻重,以及给予调整的建议,如果是轻度的,基本上可以在指导后自我调整。

你这种情况的人有许多,大多数是学生。存在狂燥和抑郁两种表现,许多情况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好或父母离异等单亲家庭造成的。建议你先和你的母亲商量尽快就医,切不可拖延。国家医院对这类病人给免费药的。祝你早日康复!


作为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该怎么与朋友交流?

每一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心理和身体,有点问题也不要担心。你说的那个是动态的,正常交往就好。打招呼、微笑和柔和的语音说话,是非常有效手段。

如果你在边缘上徘徊,我建议以下几点可以参考: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一、与你见面要主动打招呼

其实与人交往最平实的是见面大招,不要等人跟你打招呼一定要主动些。好处很多,

你能得到更多的信息

你能收获更多的朋友

你能拉近与他人的距离

你能缓解人际交往的存在感

二、与人要多微笑

其实我都觉得我有轻微自闭症,呜呜~

怎么说呢,经历了某些事情后,不再相信任何人,除了家人。我也挺害怕自己的性格的。曾经我那般爱闹的样子,竟然也被社会打磨成如今这副沉默寡言的模样。

现在尽可能先不完全信任别人,大家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试着跟自己同频的人交流。这样的话,应该会变得慢慢爱说话吧应该。

糖尿病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

营养师小糖来为大家解答。糖尿病人是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并且有很高的概率会合并抑郁症的。

目前糖尿病尚还无法根治,一旦被扣上糖尿病的帽子,患者就必须时刻控制饮食,谨遵医嘱用药,还有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长期针扎带来的痛苦,还有高昂的药物费用,都会让患者觉得负担不起。而且,糖尿病并发症太可怕,患者的心理压力也非常大,很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失控等问题。

此外,糖尿病人还要面临更严峻的生活问题,尤其是年纪较轻的糖尿病患者,比如找工作、结婚生子,都非常不容易。

所以糖尿病人很容易发生抑郁的,而抑郁症又会与糖尿病互相加重。抑郁症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并通过激素调节导致血糖上升。而血糖上升又会导致患者更加易燥易怒,加重抑郁情绪,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糖尿病人是需要社会和家庭关注的。但是社会保障目前很难说,比如对糖尿病的医疗政策改善,咱们只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但是家庭这块,我们是可以着重下手的。糖尿病人需要跟家人更深入的沟通,需要鼓励和支持。

1.鼓励患者进行饮食工作,最好全家行动,***取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坚持健康饮食

2.督促患者进行血糖监测,督促按时服药。

3.定期陪伴患者去医院做各项检查,以便及早防治并发症。

4.多陪患者散步,旅游,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情绪障碍患者心理调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