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饮食 > 正文

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药食同源饮食健康教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有句话说的好,什么是“药食同源”?“有病不防,越治越忙”,为什么这句话说的好?
  2. 药食同源是谁提出的?
  3. 2022年药食同源目录有松针吗?

有句话说的好,什么是“药食同源”?“有病不防,越治越忙”,为什么这句话说的好?

大家好!

这里是四季养生密码苑,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药食同源呢?药食同源意思是说药物也是食物,日常普通的食物也有药物的作用,只不过药物的药性相对会比较强,然而食物的药性相对来说会比较平淡。

我国古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许多的食医以及道家、佛家、养生学家等贤哲们,认识到了食物是即可以用来充饥,也可以用来治病的。

利用食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来调理人的阴阳平衡,使人体恢复至阴平阳秘的健康状态,这就是“食疗养生”。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大家知道,任何药物都是有毒性的,随着用量的多或少,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一个人的日常饮食如果也是偏嗜五味,或者偏食一食物的话,也会导致身体阴阳失衡、寒热偏颇和营养不良,不是太过虚寒就是太过燥热,就变成了普通食物所呈现出来的药性。这就是先贤、先哲们提出的“食之偏性为药性”的理论。

这里所说的“大毒、常毒”就是指治病的药物,用治病的药物来医治疾病的话即使病好了,也只是好了六七分而已,实际上身体内还是存在着大量的毒素。

然而上面所说的“小毒、无毒”的食物,指的就是我们日常食用的普通饭菜,使用日常饮食中的饭菜经过按照食疗养生理论来精心搭配后,用来食用调理病后身体却可以使病情好到90%以上

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然而日常饮食又不需要花费太多的财力,况且每日三餐都是要吃饭的,既完成了一日三餐所需,又使病体得到根本的调养,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这就是食疗养生的魄力所在。

那么为什么说“有病不防,越治越忙”呢?

药食同源是谁提出的?

孟诜所著《食疗本草》开创了药食同源食疗学,理论与现代营养学一致。至今仍有极高研究价值。所以孟诜也被誉为世界食疗鼻祖。

孟诜(shen),公元621至713年,唐代汝州人,著名医药学家、食疗学家。曾跟随药王孙思邈学习阴阳、推步、医药。成年考中进土,后升为凤阁官舍人,掌管进奏表章,起草诏书,晚年辞官归隐汝州伊阳山炼方制药。

初唐年间,更有大食医孟诜(shen),总结前人智慧,结合自身经验,写出《食疗本草》,系统性开创了中医食疗学。

孟诜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食医孟诜(shen)

“药食同源”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20-30年代提出的,药食同源的理论渊源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神农尝百草而知百草性味,伊尹以滋味说汤而致于王道,《周礼》记载:“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2022年药食同源目录松针吗?

1 目前尚未发布2022年的药食同源目录,无法确定其中是否包含松针。
2 通常药食同源目录会根据相关法规和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等进行制定和修订,如果松针符合相关要求,有可能会被纳入目录。
3 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以及目录的官方发布情况,以确认松针是否被收录。

1 不清楚。
2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信息,目前尚未听到关于松针是否添加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消息。
3 在未来,如果松针被确认为符合添加入药食同源目录的要求,那么它有可能会被加入到目录中。
但是需要关注相关官方公告和通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药食同源饮食与健康教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