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养生保健理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养生保健理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关于养生的理论很多,可简要归纳出如下几条:
1.道法自然
《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主张人的生命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养生要顺应天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四时养生,顺天守势,天人合一。
2.淡泊宁静
“致虚极,守静笃”,“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见素抱朴”。老子认为万物的根源是“虚静”状态的。面对世事的纷争,能够致虚守静,就可把握根本。他极力倡导“无欲”、“无求”、“无知”、“无为”的思想。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即按客观规律办事,不勉强作为。其意是指要淡泊无为,无忧无虑,返璞归真,处于自然状态,保其精神,全其性命。
3.以柔为贵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守柔曰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种“贵柔”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中国传统的健身术也是以柔见长,如太极拳、气功、导引保健功等。
4.节制有度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大千世界充满诱惑,而圣人只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生活,有选择性地取舍。以此告诫后人戒掉贪婪之心,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
如果说纯粹的养生理论的话,老子的著作中,可以说既没讲,也都是在讲养生的理论。而道家的第二号人物庄子,倒是在他的作品《庄子》中,专门有一章节叫《养生主》,讲养生的理论。
我们为什么说,老子的《老子》中,没有专门的养生理论呢?这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哲学,或者说是谋略学,军事学。他其实讲的是治国理政的理论。他的无为理论,他的清静理论,他的无欲理论,都是要告诉统治者,要用自然之道来治理国家,而不是瞎折腾。用老子一句形象的话来说,就是治大国如烹小鲜。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说老子的文章,通篇都在讲养生的理论呢?这是因为,老子的关于道的哲学,是一种自然哲学。老子认为,世界是遵循道的规律而发展的,没有人能逃得过道的支配,包括人类社会,包括我们自身在内。
老子的养生理论的核心是道,是道法自然。他认为,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身的规律,只有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按照事物应该的样子去做,才能得到和谐。老子从自然界的规律中,看到了人类的发展的规律。他认为,自然界所有柔弱的东西都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所有坚硬的东西都是呈现出死亡的状态。所以,人的生命,也应该以柔弱为主,这就叫做柔弱胜刚强。
在老子所处的社会,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所有的武力、战争和争强好胜,最终都会以死亡而告终。所以,人要想保全性命于乱世,就必须守拙、守弱。保住生命,这才是养生的基础。
老子认为,大自然是无欲无求的,它是没有仁义道德,没有欲望的。而人也应该过一种清心寡欲的生活。老子说,欲望越多越痛苦,外界的声色货利,对人的影响很大。所以,要养生,就必须寡欲,减少不必要的欲望。用老子的话说,这叫做知足者常乐。反过来说,欲望会给人带来伤害,所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你不仅无法守住财富,这些财富反而可能带来杀身之祸。
老子还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保持心灵的宁静。他提倡养生要保养自己的心灵。老子说过一段著名的话,我们可以把他看作是老子养生理论的核心。老子说:
<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们要养生,就要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当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等诸如这般美好的事物都来满足你个人欲望的时候,事实上存蓄在你脑组织当中的生命能量同时也会因个人欲望的释放而被消费掉。
所以说圣人治理天下就是要大家只取生活所必须的,不要被外物所诱惑。也只有这样做了,那你个人才会因生命能量的得以保全而达到一种精满神全的状态,以此实现健康长寿之目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原文)。抱着一个朴素的心态,摒弃私心减少欲望,丢掉学问来保持无忧无虑的一种生活状态,这就是《道德经》里面关于养生的部分理论了。
道德经是老子写给关令尹喜的,尹喜喜欢道家修炼之术,所以道德经是一部道家修炼之书,治国与治身同理,所以你看道德经有不少章是讲治国,在讲治国时隐藏着治身法诀,有些章讲治身,在讲治身时,隐藏着治国方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养生保健理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养生保健理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4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