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之道心理调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大学之道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首先我想说《大学》这本书有两个版本,第一个是《礼记》的古本,第二个是朱熹朱子修改的版本。朱子就相当于是私意篡改,所以我们要读古本。
所谓大学之道,首先他是跟小学(童子的功课去洒扫应对)对应来说的,因此它指的是成人的学问。
其次,大学之道,有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相当于明心见性)、亲民(相当于感化),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即大人之学。
“大人”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斯干》“大人占之”。此处“大人”即太卜,太卜是周代执掌占卜的官员。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人”一词之始。
其次“大人”一词出现于《易经》之干卦的爻辞中“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易经·干卦》)。此处“大人”一词已不是指具体某官职,而是指品德和智慧之杰出者。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从心性上指示何以为“大人”。“公都子问曰:‘钧(同均)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此处论“大人”,非从年龄上(生理上)立论,而直承心性上指示。其论与“大人”相对之“小人”,也是从儒门心性上揭示“从其小体为小人”,“蔽于物”,溺于“耳目之官”为小人,非谓其年岁之小也。
孟子论“大人”,乃直承相传为孔子所作的《易·文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而来。
除“大人”一词外,还有“君子”一词。在儒家,大人和君子可以互用。在孔子喜用“君子”,在曾参、孟子,则喜用“大人”一词。“大人”与“君子”其旨义虽一,俱在描述圣贤生命的品质与境界,然其表述角度各有偏重:“君子”一词,重在表示圣贤生命中温柔敦厚的特性;“大人”一词,重在突出圣贤生命中广大高远的一面。
出自潘麟《大学广义》
心理平衡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自己觉得舒服,而通过找一些可以安慰自己的理由,或者寻求别的一些方式来建立一种认知上的平衡结构。
心理平衡一词可谓是中国人独创的心理学术语。 在西方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的词汇当中,是没有psychological balance这一术语的。其实“心理平衡”就是指人们用升华、幽默、外化、合理化等手段来调节对某一事物得失的认识。
中国人之所以用“心理平衡”一词来形容这一心理调节过程,大概可以归结到中国人思维中的阴阳对立、福祸转换的“文化基因”上。
千百年来,中国人在看待个人的荣辱得失时,深受老庄之道家思想的影响,故很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所以,中国人用"心理平衡"一词形容自我的心理调节绝非偶然,也十分贴切。
扩展资料:
心理平衡点第一部分前言生活与工作压力过大, 不知道如何缓解、释放, 以至导致精神崩溃,这是现代社会并不少见的现象。有的人为了寻求所谓的成功,急功近利, 不惜代价。人们不禁会问, 如果用生命为代价, 或者以牺牲爱情、友情乃至亲情作为交换条件, 这样换来的金钱、地位以及荣誉又有什么意义?这样的成功又有什么价值? 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行为常常背离生命与精神的真义; 我们最难找的就是心理上的平衡点, 以致迷失了自我。
心理学中的“内向”“外向”的概念,还有“阴阳平衡”,这是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在读了老子《道德经》之后创造的。自古以来,中国人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在看待个人荣辱得失,讲究内心的平衡。所以,中国人用心理平衡这个词形容自我的心理调节是个必然。
心理建设包括心理平衡,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但并不等于心里健康。要保持心理平衡有十条秘诀:
第一,不要斤斤计较。俗话说,将心比心,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抱负,为了避免挫折感,应该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心情自然会舒畅。
第三,处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只要不影响大前提,在非原则问题方面不需要过分坚持。
第四,生活中受到挫折,应该暂时把烦恼放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说欣赏艺术,体育运动,读书等到心静平和,在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第五,找人倾诉烦恼,烦恼都闷在心里,只会让自己抑郁苦恼,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把内心烦恼向知己好友倾诉,心情就舒畅。
第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道路。没有必要要求别人迎合自己,当别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期望时,需要淡定。
第一,决定情绪发生的关键因素是认知评价。具体做法,调节不良情绪,在遇到困难挫折,用坚定的信念为和生活中的榜样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逆境斗争,自我激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
第二,情绪不佳时,要积极创造快乐。这可以让人们忘记不幸,向往未来。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青年期,随着进入新环境,可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甚至是恐惧,另外,因为是校园[_a***_]到社会的重要时期,个体会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可能会比较迷茫“人为什么活着”等哲学问题,伴随着抑郁、狂躁、焦虑、冲动。应对考试伴随考试焦虑、就业伴随就业焦虑等。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大学的群居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之前增多,若长期问题可能会造成自我认同感降低,形成各种情绪障碍。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不必太过紧张,应积极处理好遇到的问题。
当学生闹情绪,发现场面不好控制,或一时难以平复的时候,有经验的老师一般会做下面三件事情。
1,迅速找出矛盾焦点
迅速劝其他同学离开现场,迅速带领矛盾焦点的一方或几方换一个场所。因为上述三个因素,都会使得矛盾继续加剧,众多人旁观的情况下,当时的一方或双方面子下不来,往往会选择持续对抗甚至激烈对抗。离开众人和现场以后,这些外在的,容易激发矛盾的因素消失了,就有利于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2,迅速转移话题
因为情绪不稳定,情绪上的对抗,导致心理上的阻隔,很难一时解决问题,这个时候要适当转移话题,让焦点问题的温度下降。在情绪稍加恢复的时候,再慢慢将问题引到焦点问题上。在这一过程当中,建议让学生做一做,喝喝水,用这样的话题,使情绪平复下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千万不要选择叫家长、送教导处,或加剧惩罚这样的硬性措施。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末期的青年期,随着进入新环境,可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表现为情绪上的焦虑甚至是恐惧,另外,因为是校园过度到社会的重要时期,个体会陷入对生命的思考,可能会比较迷茫“人为什么活着”等哲学问题,伴随着抑郁、狂躁、焦虑、冲动。应对考试伴随考试焦虑、就业伴随就业焦虑等。人际交往方面由于大学的群居性,出现问题的可能性较之前增多,若长期问题可能会造成自我认同感降低,形成各种情绪障碍。这些都是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不必太过紧张,应积极处理好遇到的问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之道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之道心理调节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5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