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心理应激调节因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心理应激调节因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心理应激理论解析: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紧张状态”,是人遇到一些生活***时引起的剧烈心理波动和一系列生理反应。
在应激状态下,人会把各种潜能调动起来,以应付当时前紧张局面。
心理应激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1.应激的概念:是个体面临或察觉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做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2.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3.应激的概念模型有:认知评价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
4.“系统模型”的意义: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急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中。
5.“反应模型”和“过程模型”的意义:有助于清晰理解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6.“认知模型”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
7.按性质分类,应激源可分为:躯体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
8.应激反应的概念: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
10.认知性应激反应包括:偏执、灾难化、反复沉思、闪回与闯入。
主要元素如下:
1.丧失因素。
例如,亲 人亡故、失窃破产、失业下岗,或致残、失恋、离婚、事业及追求受挫等。
2.适应问题。
包括初到新单位、离退休、动迁新居、初为人媳(夫)、移 民等,多指面对新的环境或状态时需要重新适应的心理应激。
3.矛盾冲突。
是指面临各种急需解决的矛盾及长期的心理冲突等状况。
例如,辞职、世俗与良心道德价值观的激烈冲突等,均可导致心理危机。
4.人际***。
心理危机基本因素包含重大改变、无能为力、心理失衡
重大改变:如个体生活中发生重大***、遭受挫折境遇、面临严峻挑战、遇到严重阻碍。
无能为力:惯用的应对策略防御机制失效,努力尝试解决失败,产生严重的乏力感和失控感。
心理失衡:以往平静、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被打破,各项功能出现明显失调,认知上只感到消极悲观无望、心情抑郁、烦躁、易激怒,行为上不能灵活地做选择,遇事回避或拖延。
负性心理应激,简单来说,就是当人们面对一些压力、挑战或者困难时,产生的消极、不愉快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焦虑、紧张、恐惧、悲伤等。当我们的身心受到威胁,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冲突,我们的身体都会启动一种“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试图保护我们不受伤害。但如果这种反应过度或者持续时间过长,就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所以,了解和管理负性心理应激非常重要。当我们感到压力时,要学会有效地应对和调节,比如通过运动、冥想、与亲友沟通等方式来放松身心,保持平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心理应激调节因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心理应激调节因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54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