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老年丧伴心理调节,老年丧偶怎样调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年丧伴心理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老年丧伴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你如何对待老人的精神孤独?
  2. 特别“丧”的时候,你做了哪些改变?
  3. 像丧葬大办宴席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如何解放?

如何对待老人精神孤独

如何看待老年人精神孤独?老年人的精神孤独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单位的一个同事父亲,一儿一女,自己还是退了休的,按理说能够自理的情况下顺利度过晚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可听他和我们一起工作女儿说,她爸就是个彻头彻尾的被孤独缠绕一身的最最无奈的老人。老人家的儿子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从职业上看儿子一定不会是那种不懂情理的冷血通吧。那个时候其实儿子也是出于为父亲的晚年幸福而考虑,于是就在不远的老家,并且就在自己的老屋子把老人按顿下来,花钱在村里面悟色了一个保姆来侍奉陪伴着。按理说儿女距离也不远三天两头也能经常的来回看望老人,可老人为自己当前的处境丝豪的不如意,整天的绷着脸闹着要去儿子家一起住。当时我们对于这样一位“豪不讲理”的老人不解,认为儿女们已经把你的生活安排的够好了,年轻人的家装修的好好的,你去了能适应吗?就这样一拖再拖老人家的心愿终未能达成,时隔不久就走了。综上所述如何孝顺自己血脉相连的老人,首先看你自己的内心能否真的走近老人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一下他实实在在的现状是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一辈子含辛茹苦熬过来的人,不见得要子女提供什么大富大贵的生活环境,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对他们来说是空前的,需要的是儿孙绕漆的简单的生活氛围来添补自己,这样就是他们那一代人所谓的天伦之乐。家家有老人,***都会老。懂得乌鸦反哺,糕羊跪乳。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家的老人视婴儿般的去呵护,哄着,无疑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

岁月无情,反观现在的自己,也就是接近当年那位老人家的年龄阶段,儿女都不在自己的身边,和老伴相依相伴,我觉得在我的内心世界里压根儿就没有筑下精神世界孤独的巢,孩子们在外面发展的好那就是最能添补自己内心空虚的精神营养品,与快乐相伴。随着社会养老机构的建全,相信未来社会还会把一些即便是失独老人存在的各自不同的问题加以解决,唯有改变的是现在老年人的思路,主动驱赶精神上的孤独与雾霾,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老年活动,找一些与自己谈得来的人互诉衷肠,分散和转移负面的憶想。协力创造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生活环境,改变以往的陈规陋习,夕阳还是美好的!

老年丧伴心理调节,老年丧偶怎样调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文化有教养有自己爱好的老人不会觉得寂寞。只有哪些自私自利的老人,以自我为中心,把子女当成私有财产,才会作。重男轻女,把财产留给儿子。养老再好女儿承担。打的如意算盘,最终不如意。

谢邀。

老人需要家人的陪护,常回家看看。老年人爱回忆过去,领着他去拜访老友,去年轻时奋斗过的地方。老年人隔辈亲,喜欢小孩子,可以带孩子去看老人。养老院里的老人多,很热闹,他们有共同语言,能谈到一块去。

老年丧伴心理调节,老年丧偶怎样调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老年人,老年人怕孤单,往往孤单就伴随着你,追着你,怕孤单就要让你孤单。

有人害怕孤单,我邻村有一对老年夫妻,儿子在外,女儿也有自已的家庭。老夫妻俩人常来常伴,但妻子患病去世丈夫整日以泪洗面,天天念叨妻子的好,不到一个月,无病的丈夫也离世了。夫妻俩人离开一个,另一个也活不下去了。困为害怕孤单,双去都去黄泉路上相伴去了。

我们夫妻也是老人。但我俩不孤独,儿子常下班后回来陪陪父母亲,女儿一星期一个电话。

老年丧伴心理调节,老年丧偶怎样调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的老人无所事事,我是找事做的人。无事做特别孤单,有事做忘记孤单,所以,我常种种菜,陪妻散散步,闲着看看书,今年学会头条,有一个网友说,七十七岁了还上头条,不简单!趁着身体好,找事做,无孤独!

我邻村有个一百零四岁的老头子,早年丧了妻,儿子也老头,整天闲不住,常常路上走,浓茶随身带,筑方城,玩牌子,一点不胡涂。常常开口笑,输了赢了不忧愁!年青时是铁匠,身边有钱仍频频往亲戚家走。

我大姐九十四,歌曲不离口,我大姐夫四十八岁就离世,四十多岁做寡妇,舍辛茹苦带子女,儿子孝顺多。自己常寻乐,找个老妪聊聊天,嘻嘻哈哈解孤独。前三天,我去探望姐,提了一袋桔子,临别事,拿回个八个桔子,口中说,八个桔,发必吉,桔圆圆,家团圆,桔油油,家中样样有。这就是我大姐,乐观解孤独,丝毫不胡涂。

邻村有个刘老头,今年也是九十四,前三年死了妻,三儿死了们从,女儿也仙游,小儿在外头,老头一人不忧愁,自烧饭,自洗衣,一堆老头常聚村头,聊聊天,吹过去,也谈古,讲故事,猜谜语,喜乐上眉梢。九十以上老头有五个,讲经历个个眉飞色舞。

别人替老人解狐独,确实有难处,老人要想解孤独,真的要自寻千八趣。

现在***重视老人,尊重老人,都盖了老年活动室,做儿女,多劝劝,让老人老年活动室多走走,寻找老年乐,老人聚一起,嘻嘻哈哈都快乐,哪里有孤独。

你老人,我老人,切莫呆在家里守孤独,出去走走,寻找自已的乐!

当前老人问题很孤单,上级想办法呀,我们在城市,我爸这几年不来了,农村人有儿和孙孑外人笑话,九十岁自己在家,三四个孩子在家,早晨不明到黑天才下班没人去我爸家,我爸认字,光买手机好几块了,手音机换好几块了,有时手机没人接,我找车快回老家,来回一二百元,只要我爸好好的这是我最大的幸福。

特别“丧”的时候,你做了哪些改变?

点时背时,通常会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哪里出了问题,所有问题的核心是什么?想不明白就放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急于解决,通常是过了这个时候,过了这个点儿,多数问题自然消失了。归结一点:心里无病天地宽。

我是矫矫妈,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特别“丧”的时候,你做了哪些改变?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谁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你很努力很努力,即使你八面玲珑,即使你才高八斗…… 无论你是富可敌国,还是一贫如洗,你都有烦恼,有郁闷,有莫名的惆怅…… 提不起精神,什么也不想干,看什么都烦,连自己都看不顺眼,真的是特别“丧”,最好有一片深山老林,有一个仙人洞,让我躲藏在那里,谁也不要打扰我。

我特别“丧”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状态,就想把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达到绝对的安静、孤独,但是,当我静得仿佛能听见静的声音时,我发现,我更“丧”了。

人在特别“丧”的时候,必须得有一个释放口,或者借助外力,或者自己释放。无论哪种释放,都有一个前提,理性做事,不能伤害自己,让“丧”更“丧”。

我在最低谷的时候我给自己制定了几条规则:第一、跟之前的酒友发了一个信息,晚上8点之后不要喊我出去喝酒宵夜,如果是在外面吃饭,到晚上九点,不管是喝完还是没喝完,***了回家。第二、不去***场所。第三、每天11点睡觉,7点起床。第三、制定了学习计划。第四、每年带家人出去[_a***_]两次。第五、每天下班回家喂一个小时鱼。第六、每天陪女儿一个小时。慢慢的心态好了,也就慢慢地走出来了。

像丧葬大办宴席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如何解放?

对于丧葬的一些习俗的减少我还是很不支持的,因为他们也是丧葬文化的一部分,不过,对于丧葬大摆筵席的情况进行控制,我还是比较赞成的。

听以前家里老人说,隔壁县里谁家老人去世了发个丧能挣一头牛,我们县里谁家老人去世了发个丧能赔二亩地。这可能只是个比喻,但从一些方面上还是能看出来的,比如我大姑奶奶去世时,当时我们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说是真正的宴席了,直到我们都吃完了,饭桌上都没人了菜还在上。

我们这边以前也是,讲究几个“大件”,也就是鸡鱼肘子等,不过我们村现在成立了治丧小组,一开始是四个菜,现在又减少到一人一碗杂花菜(乱炖,啥都有,丸子,***,豆腐皮,粉条,肉,豆芽等等),馒头管够。我觉得这种改变还是不错的。

要谈到改变,我觉得只要有人开了头应该是没问题,说白了,大鱼大肉有一部分还是为了自己家的面子,为了让客人吃的好点,一旦统一起来可能也就都无所谓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年丧伴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年丧伴心理调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