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老师如何调节心理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老师如何调节心理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老师只是一种职业的代表,其实质也是人。那么,只要是人就会有感情,而受感情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人或事就会产生不同的心情,从而就会有不同的情绪。然而,由于老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他所面对的群体是学生,所实施的行为是传授知识,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学生人生路上的领路人。所以,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个性格急躁的老师,首先,脾气肯定很暴躁、对学生也相对严厉,这在管理学生方面当然有利也有弊。因为严师出高徒,尽管现在社会的孩子甚至是有些家长都不希望孩子被老师严管,生怕孩子受到丁点儿委屈,但是孩子的学习必须是在受管理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有好的成绩,毕竟孩子的自觉性还是很差的。当然,正因为如此,师生矛盾也难免甚至更加激烈。
其次,性格急躁的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也比较大,尤其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一般没有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尤其在班级管理中处理一些棘手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比较专断、缺乏民主,不愿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急于定论,这样会使学生心里感觉有失公平,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丧失权威,地位下降,虽然学生表面因害怕而屈服,但是心里不服,不敬畏。
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很多人认为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无法改变,其实,本性和性格是不同的。
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本性是先天自然风气与感觉世界所形成,比如防御心,求知欲,荣誉感等。人的本性包括有求生、感知等。
而性格是后天所形成的,比如腼腆的性格,暴躁的性格,果断的性格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等。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先生认为:"性格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简单的说,性格就是个体独有的并与其他个体区别开来的整体特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本质的人格差异,我们称之为性格差异。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简单道德风貌。
也就是说,我们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性格,调节自己的心态的,比如当你遇事急躁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进行调节:
1、换位思考。
老师也是普通的工作人,有时候因为工作或生活上的烦恼变得急躁也是很正常,但正因为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自己的情绪。
1、运动。运动可以让人的精神得到最大的释放,学校有操场,有篮球场等体育设施,遇到烦恼的事情可以去操场跑步,到球场打球,踢球等等,让自己流一场汗,会感觉很舒服的。
2、倾诉。遇到让自己烦恼,想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先自己的同事,朋友,领导等聊一聊,说说自己的事情,有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说不定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让自己豁然开朗,而且多听听别人的想法,对提高自己对事情的认识也是很有帮助的。
3、工作。 把自己投入到工作中来,让自己尽快的从另一种情绪中投入到自己熟悉的事情中来,比如可以对自己喜欢的一课设计一份教案,第二天上课时如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写一篇关于教学的论文或者案例参加评比或是发表,获奖后或者是成功发表,自己会越来越有自信,有满足感,逐渐的也会让自己趋于平静。
教师面对的人群是自己的学生,所以教师一定要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小学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孩子,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老师如何调节心理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老师如何调节心理问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6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