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梅养生保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小梅养生保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上一百,形形***。有史以来,既有出将入相的官僚,自然也有埋没草野的隐士,有的隐士自我放逐于红尘俗世之外,没有片言只语的留存,不为人知。而有的隐士虽隐居山野草莽,但好做诗文,也喜欢交游,只是不愿入朝做官,故留下许多记载,是谓遗贤。隐士历代不乏其人,这里说说北宋两个最著名的。
1、衷情官爵的种放。种放出身于官宦人家,《宋史·种放传》说:“放沉默好学,七岁能属文,不与群儿戏。”长大后,父亲劝他考科举时,种放说“业未成,不可妄动”,拒绝科考,长年在华山、嵩山一带游历,“慨然有山林意”,想当隐士。父亲去世后,他果然到终南山豹林谷隐居了。
种放虽然隐居了,但他写诗授徒,声名远播。宋太宗的时候,陕西转运使宋维翰上书建议皇帝召种放出山,宋太宗下诏,邀请种放到京任职。种放正在犹豫之际,朋友张贺说,如果一召就去,皇上最多给你一个小官,不如称病,等皇上下第二道诏书时,你一定能得到肥缺。种放以为然,称病辞官。但是,宋太宗也有倔脾气,一听说他称病,鼻子哼哼两声:山野之人,耍什么大牌?马上把种放晾在了一边,不再问津,让种放的希望泡了汤。
宋真宗继位以后,蕃落使李继迁反叛自立为帝,与宋朝兵戎相见多年,宋真宗心生厌战情绪,聪明的种放随即赋诗一首,其中有:“胡雏负恩信,圣主耻干戈”之句,宋真宗辗转读到后,立刻感叹知音难求,随即召来种放,当场封他左司谏、直昭文馆,种放从此进入仕途。
2、博得大名的林逋。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宋史 •林逋传》说他:“少孤,力学,不为章句。”青年时期,林逋浪迹天涯,闲云野鹤一般。中年后,厌倦漂泊的他,回到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过上了极其清苦的隐居生活。虽说清苦,但不寂寞。林逋好种梅,他在孤山种植了数百株梅花,赏玩之余,也***摘一些梅花卖出,以获取微薄收入,支撑自己的日常开支。他无妻无儿,养了两只白鹤,人称“梅妻鹤子”。
林逋好写诗词,却随写随丢。他的《山园小梅》一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极有名。1007年,宋真宗听说林逋的事迹和才华后,特意安排杭州知州王济专程到孤山探望,想召他出山做官,被林逋拒绝。1012年,宋真宗又派人送来粮食和布帛,要求地方***定期给予接济。1025年,宋仁宗也来表示慰问,也想征他出山,他又一次拒绝了。
确实,林逋与种放不同,他不是缨情于好爵之人,他性情恬淡,不趋荣利。他常说:“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对于林逋来说,富贵如浮云,荣华如尘芥。晚年时,他自造墓于孤山,并题一诗于墓壁说:“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隐士”指隱居不仕的人。《庄子·缮性》给这群人下过定义:“隐,故不自隐。古之所谓隐士者,非伏其身而弗见也。”
“隐士”也叫“幽人”“逸士”“逸民”“高士”等等,从《后汉书》起,就辟有专章作传:《逸民传》。后来的《晋书》《唐书》《宋史》《明史》等都有《隐逸传》,《南齐书》有《高逸传》,《清史稿》有《遗逸传》,嵇康、皇甫谧有《高士传》,袁淑有《真隐传》,虽然称呼不一,但写的都是同一类人。这些记载,就是题主所问的“历史依据”。
《后汉书》的《逸民传》
所以,能被后世正史记载下来的人,绝非什么一般的老百姓,也跟今天去终南山的人不大一样——<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注意,网友戏称,今天的终南山比徐家汇还热闹。古代的隐士是往往因为各种背景和原因退出官场的士大夫,或着被征辟、有条件做官而因为各种原因不入仕途的大知识分子,但是朝廷又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毕竟一般凑热闹的人往往没有资格被朝廷注意到。
有个成语叫终南捷径,说的就是唐代卢藏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借此得到很大名声而做了大官(见于《新唐书·卢藏用传》)。后来,‘终南捷径’比喻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梅养生保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梅养生保健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6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