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思邈论养生保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孙思邈论养生保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孙思邈一共活了141岁,是一位百岁老人。
他之所以临死让徒弟毁掉秘方是因为,他发现了这个“养生秘方”的弊端,那就是病人在吃了一段时间后会经常产生幻觉,还会对这种药产生依赖感,对人的危害很大。
孙思邈养生歌是一首养生诗,共二十五句,每句四个字,强调养生的重要性,罗列了多种养生方法。全文是: 朝起早,散步好,精神爽,胃口好。 五谷杂粮常吃好,水果蔬菜不可少。 戒烟酒,身心安宁,勤锻炼,身体棒。 心情愉悦,压力小,睡眠充足,身体好。 拒绝熬夜,生活规律,心态平和,健康长寿。
孙思邈,世称孙***,后世尊之为药王,唐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岁。也有人根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分析,认为孙思邈大约生于公元542年,卒于公元682年,终年140岁左右(我们以为后者更为正确,故以之为准)。
孙氏自幼聪颖好学,敏慧强记,他7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多字,人称圣童。孙思邈的家乡在长安附近,长安为秦汉时期的文化中心,在当时也是东西魏之间战争的后方,当时的战乱对其历史文化的破坏不大。在这种条件下,孙思邈有机会从小就博览群书。因自幼体弱多病,常请医生诊治,以致耗尽家资。因此他从青年时代就立志以医为业,用毕生精力从事医学研究,为民除病,因而刻苦研习岐黄之术。到20岁左右,他已对医学有一定造诣并小有名气,所以“京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找他治疗。除医学书籍外,儒家、道家、佛家的典籍他也无所不读。到青年时代,孙氏已是个知识渊博,尤其精通儒家、道家并兼通佛学思想的颇有功底的学者了。
孙思邈可以说是古代最牛的一位神医了,他活到了141岁的高寿,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医学着作。在他的身上有许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的人等。而且他还第一次提出不生瘤的“秘方”,认为“积郁成瘤,故淡泊心性可解也”,他所留下的《千金方》更是被誉为“人类至宝”。
孙思邈能够得享高寿,成为古代最长寿的神医,这和他一生无忧无虑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唐太宗多次邀请他入朝为官,最后都被他婉拒。他认为,人如果要得享高寿,那么心态就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在饮食方面也应该有所节制,不要过于暴饮暴食。平时也要注意运动,不能懒惰呆滞不动,要注意保持气血畅通。在生活起居方面,应该遵守自然规律,避免熬夜伤身。
从上面可以看出,孙思邈的养生理念还是非常有道理的,也很符合现代的科学观点。孙思邈终身不仕隐于山林,亲自***制药物为人治病,最后无疾而终得享高寿。他还留下了一首《养生歌》,其中有一句“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十分值得现代的人们借鉴。
孙思邈(581~682),唐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
他天资聪敏,治学精勤,善言老庄,喜好释典,通经史,知百家,是集佛、道、儒三教于一身的饱学之士。
他自幼多病,为筹汤药之资几乎罄尽家产,生活显得极为困难,但他从不为此而放松经史、医药知识的学习。20岁时,他开始行医于乡邻亲友之间,每得良效。自己多病的身体,也靠自行调治变得强壮起来。从此他更加勤奋地钻研古代名医的著作,寻求民间的治病经验,往往因为一个单方、一味药物、一种炮炙方法等,不远千里虚心向人请教。
因此,他的医疗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医名鹊起。唐太宗、唐高宗都曾征召并授以***厚禄,他都一一固辞。但当群众求以疗疾时,他却从未予以拒绝。
他强调:“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他还告诫医生到了病家,举止要检点,仪态要端庄,“纵绮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膏肓也”。
不论是在患者病家面前,还是在医界同道背后,孙思邈的态度都反映了他高尚的思想品德,这一直为后世历代医家所称道,时至今日,仍是我们进行医德教育时所不得不提出的楷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思邈论养生保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思邈论养生保健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68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