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和意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疫情面前,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消除心理恐惧?
  2. 想问一下本科是师范类心理学,以后想当小学老师,考研是继续读心理学还是跨专业好呢?
  3. 如何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疫情面前,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消除心理恐惧

【烟花不忆冷】根据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观点,对于学生的心理辅导情况我建议如下:

对于三观已经成熟的大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心理辅导作用微乎其微,他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信息源,有自己辨别信息真实度,有效度的判断准则。

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和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对于高中生来说,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更关心会不会影响高考,有的人还希望高考延后,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帮助复习;有的人想要早点开学,让老师进行有方向的复习。对于这类学生,我们要把重心从疫情上分担出一半放在学业上。

对于小学,初中生来说,网络授课模式不能让他们感觉舒适,反而有些时候会让人变得焦躁。但因为疫情原因这种模式对他们的保护是非常全面的且高效的。即不会影响课程,也不会为安全担忧。

第一,可以组织开展班会,针对学生在家上课的感受进行分析了解,帮助学生建立对网络授课模式正确的认知

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和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对学生进行提问式教导,针对***期间怎么更安全的保护自己?怎么看待这场疫情?进行提问,通过回答明白学生是如何认知这场疫情的,然后做总结。


面对今年以来的疫情,从国家层面到各级***,乃至于学校整体,都做了大量的防疫减灾的工作宣传,班主任没有必要太多对学生进行所谓的心理辅导。更主要的,还是组织学生在遵循学校制定的有关教学防控程序上做好即可。

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和意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班主任要帮助同学们认识到,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于强健身体、消除心理恐惧等的重要意义。普及一些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简要的说,就是每位同学都要对身体好一点,健康一点,快乐一点。比如:

1. 好好睡觉,是人体最好的免疫力。***没有特效药,靠的就是人体的免疫力。免疫力强的人能自己扛过来,免疫力差的人很难扛过去。

2. 饮食五味,吃得杂一些。《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三餐均衡搭配,不挑食,不偏食。酸甜苦辣咸,寒热温凉,都要吃一些,才能保证身体健康。

3. 勤快些,运动多一些。一个人只有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使经脉畅通、气血周流,身体康健,让自己保持活力。这也是提高自身免疫力最直接的方法

4.凡事别多想,把心放宽一些。除了身体健康之外,心理上也要保持健康。把心放宽,不疑虑多思,面对生活多一份淡定和自然,积极应对,主动防护则好。凡事放宽一些,人生的顺畅和愉快就会多一些。

当然,班主任更需要这个特殊时期,注意到自己首先拥有一定的心理能量,自身对于疫情具备妥当的认识,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平衡是一个不教而教的过程。也就是当老师接近学生时,学生们看到老师时,他们从老师的身上可以感觉到甚至好像没有疫情时,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辅导。

班主任老师,在这个特殊时期,应当是神态坦然,对学生温和,一切依然以教学为第一要务,还像以前那样,孜孜教学,妥当安排特殊时期的学生进出程序,没有丝毫纷乱,没有丝毫紧张

同时,班主任老师不要当众指出学生的所谓的心理或问题,尽管老师能清楚地感觉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情况。可以在某个适当的时候,通过某些委婉的方式去帮助到不一样情况的学生,不要使学生受到任何心理伤害,更不要让学生在大家面前难堪。这个过程所体现的应当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怀和爱。

恐惧通常来源于“未知”。

最好的消除恐惧的办法,是把”未知“变成”已知“。

以疫情为例,无论什么年龄段、什么身份地位、什么国籍的人,在不实舆论的误导下都会恐惧、恐慌,所以各国***和科研人员除了[_a***_]疫情外,做的最多的就是“纠正不实言论”和“辟谣”。

当学生们可以从班主任这个权威的官方渠道有效了解到“***”的真相和可以保护自己与家人的方法时,当班主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向他们解答***的最新发展研究成果时,我想他们的恐惧就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理智和智慧~

不知道楼主的提问是针对什么年龄段的学生,以初中生为例,谈谈我个人的认知。

首先:把握好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基本心理状态-对事物是非曲直有基本认知,接受外界信心较强

其次:具体到本次疫情对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为班主任老师要有疫情肯定会对学生心理状态有影响的认知,现在学校一般都建有微信群,针对本地区疫情(***层面)通报的数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个问卷调查,探访每个学生心理状态,每个人性格家庭环境不一样,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把收到影响较大学生挑选出来,重点关注

再次:结合家长告知这一情况,毕竟疫情期间,家庭教育还是占主导,引导家长带领学生多关注正面新闻报道,按照专家提醒在家做好防护,让学生感受到有人关注,背后有依靠,一定会没事的,减弱恐惧心理

最后,疫情期间,大部分地区都安排了网课,结合家长,科学合理规划好每天学习,充实每一天,教师在每日检查作业中也多予以激励鼓励,通过学习转移对疫情的注意力

总之,疫情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是需要老师,家长协力去做,做好勤沟通,多观察,把爱传递给学生。

1.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聚众、减少流动性。如有发热等相关症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

2.坚信国家必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国家高度重视此次疫情,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按照依法、科学、有序防控,在不远的将来疫情将会受到有效控制

3.保证正常有规律的健康生活。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保持适度、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活动

4.减少刷手机和新闻的时间。疫情严峻各种信息不停轰炸,消息层出不穷,各种群消息不断弹出,比如有的消息相互矛盾让我们无所适从,徒然增加自己的焦虑恐慌情绪,影响自己心情。只关注必要的权威信息,不要轻易、更不要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

5.转移注意力。做些能让自己感觉更好的事情,如看电视、看书、听音乐、运动、玩游戏,做家务,与家人聊天等,将自己注意力转移到能让自己更舒适的活动上。

想问一下本科是师范类心理学,以后想当小学老师,考研是继续读心理学还是跨专业好呢?

继续读心理学,

毫无疑问,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无愁月影邪!!!

思科有预测,

现在的工种,

在未来大面积都会消失,

未来的工作,

是你听所未听,闻所未闻。

所以,不必按现实走,按自己的意愿走,没错!!!

给一点小建议。凡上师范院校的都有心理学知识,所谓教书育人,不掌握一点心理学知识,是很难以材施教的。我深深记得,老师教我们的第一节心理学,就讲的是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但是,师范类的心理学知识是应用类。要研究心理学,最好有医学知识基础,因为心理学研究对人体的结构、大脑的储存、修复机制似乎都要研究。如,普通心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结构的,而异常心理学,是与神经系统,医学知识挂钩的。纵观世界著名心理学家,似乎都是医学出身或生物学出身的。因此,从事心理学研究,仅师范类的心理学知识,可能考补课,很吃力。

瞎唠叨,仅供才考。

建议继续心理学,理由如下:

  1. 考研是越来越难,跨专业考研更是困难,本科心理学,考心理学专业有复习优势,另外,复试的时候也有一定的优势。
  2. 考上心理学研究生,和你本科专业一样,有助于你的研究生生活和学习,不至于从头学习一门新的专业而感到疲倦,导师也比较喜欢本硕专业一致的同学。
  3. 如果想当小学老师,考研再如果考心理学专业会对你以后的教学很有帮助,能让你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对你和你的学生而言都有好处

以上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加油!

现在很多大城市的学校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例如:上海重庆武汉北京深圳广州等等,小学中都有专职的心理教师。所以,心理教师以后在学校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以下我谈一下个人的观点,说的不对或者不全面的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专职心理教师,就继续学心理学

***如,你今后是想做专职的心理教师,那么研究生学习心理学肯定是最合适的。如果未来你的发展定位于心理专职教师,那么就需要把心理学学的更扎实。虽然我国学校教育正在逐渐地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总的来说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专业性也不够强。一方面是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疏导,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帮助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初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比较晚,还有很多路需要走,所以这个方面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

期望全面发展,可以选择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

学校教育是一个比较相对全面的领域,所以你定位于今后不是做一个专职的心理教师,那么就鼓励你选择其他的专业。如果你想当老师,那么就选择教育学,如果你未来期望比较高,甚至还可以选择教育管理专业。

如何选择取决于个人的发展规划

我们很多学子,甚至很多在职的人都没有制定个人发展规划的习惯。其实这一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只有自己明确的规划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才更有针对性的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就如该问题,如何选择考研后的专业,完全取决于你对未来的规划,没有正确的答案。

我是小斌,执着于专业教育的幼儿教师,期待您的关注!

如何调动中老年教师的工作热情?

问题中所说的老年教师估计大多都是60后的教师。而这些教师恰好是曾经奋斗在教育一线,拿最低工资为社会培育出了大量人才的一代人,他们曾经也是责任心、业务能力很强的人,甚至比我们现在的很多年轻教师的责任心强。但俗话说,年龄不饶人,30多年的工作早就熬去了他们的热情,这很正常。

但我身边的很多60后教师在教学方面都很认真,而且对工作责任心,远强于我们年轻人的。其实他们什么都不缺,既不缺领导的表扬,因为他们曾经在工作中也辉煌过;更不缺学生的钦佩,因为他们桃李满天下。其实他们只需要尊重,不要用老年教师干事效率低的眼光去看他们就是最好的。他们人虽老但教学经验足,可以很好的知道培养年轻教师,这其实就是他们最大的发光点。


职业倦怠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中老年教师体现明显。无论什么工作都有一种事不关己的世态,对开展工作起到消极怠工表现,即时做也是应付完成。根据我工作经验和各校好坏的经验如下:

1.领导管理、业务两手硬,做事公正有始有终。有布置,有痕迹,有记录,有量化,有透明。

2.领导做好排头兵亲临一线,迎合老师信服与赞赏。

3. 老中青自愿结对团队考核,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共同参与。

4. 委以重任,做到人尽其才。

5.常态化分享,真正实现自我

我是一名乡村退休教师。我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要对教师加强政治学习,师德师风教育,基层主管部门应对教师业务学习多辅导,多督促,多考核。二,太力提倡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应尊师重教,让教师职业让***羡慕,尤其是这次疫情,必靠科学技术人员攻克难关,拯救患者,那就要教师培养出人才。三,对教师职称、待遇一定要提高,让教师安心工作,扎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必靠教师培养出来的人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教师心理调节策略的建议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