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含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同化顺应都是心理调节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顺应同化平衡名词解释?
  2. 同化与顺应区别的例子?
  3. 同化与顺应的定义是什么?

顺应同化平衡名词解释?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适应客观的变化,是质变。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

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平衡:平衡是同化与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它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当已有的图式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自然就产生了不平衡,就会想办法来调整自己以重新达到平衡。

顺化(accommodating)是20世纪的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概念之一(包括:同化、顺化或顺应、平衡)。所谓顺化,就是指儿童在习得新的知识之后,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改变调适,以容纳新的内容。同化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同化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转换,以使它符合现有的认知方式,尽管这种转换可能会使信息受到一定程度的扭曲

同化与顺应区别的例子?

同化就是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例如8、9个月的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喜欢把它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

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这就是顺应。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放在嘴里。

同化和顺应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二者都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含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同化:儿童原有认知图式认为哺乳动物是胎生的、生活在陆地的,了解到马的成长后知道马是胎生,是哺乳动物,将新信息纳入到原结构.

顺应:同样认知结构,了解到鲸鱼并非生活与陆地但也是哺乳动物这个事实后,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不再将生活在陆地作为哺乳动物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顺应.

同化与顺应的定义是什么?

1、概念方面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去加强和丰富主题的动作。这只是数量上的变化,没有质的改变。

例如:学会骑车以后,再学怎么左拐弯,怎么右拐弯,去适应不同路况。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的变化,是质变。

例如:觉得路途遥远,骑自行车慢,于是换了辆摩托。

2、作用方面

同化:在认识过程中把环境因素纳入主体已有的图式之中,以丰富和加强主体的动作,引起图式力量的变化。

顺应: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必须建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引起图式的质的变化,使主体适应环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同化与顺应都是心理调节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