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调节 > 正文

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图片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面对疫情,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更好维护心理健康?
  2. 面对此次疫情,我们该怎样用国学智慧来调教自己的心理,以化解恐惧?
  3. 这次疫情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吗?应该怎样调节?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人们生活,面对疫情,该如何调节心理压力更好维护心理健康

不要身体一有不舒服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被传染了,整日惶惶不安的。其实这种现象也很正常,大部分人都会出现,心理家称之为“疑病素质”,按照心理学家的说法,这是只是一种人类本性生存欲望的表现,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你有这种心理了,不要过分担心,做点其他事情转移下注意力就好。比如读本书,写一写自己这一年的计划,找朋友云聊一下。


对于未感染的普通人而言,同时面临着生存譬如工作,房车贷压力,以及长期隔离在家的心理上的焦虑等。

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达两个月宅家里的时间,大家难得的到了一份空白期。可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的工作,学习,规划自己疫情结束之后的生活状态。定下目标之后,宅在家的时间里,可以***取一些积极有效的行动为目标做准备,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充实。

目前***疫情已经处于决胜期,经过长时间的在家蜗居之后,广大的民众压抑了很久的情绪,似乎就要释放出来,有些人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出去遛弯,到公众场所去玩,事实上目前还远未到放鬆警惕的时候,我们依然要扎紧牢笼,除正常复工复产外,还是要少出门,少串门,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苦战之后也将出现精神和身体的双重疲劳,此时我们该如何正确面对疫情,做好心理疏导,积极面对疫情,就尤为觉得重要。以下从三个方面简述心理疏导的小方法

一个渠道。普通民众应该正视疫情信息,隻能信任一个信息获取渠道,那就是要信任官方的报道和信息发布,不要随意相信小道消息和传言,以免加深负面恐慌情绪,理性、客观认识疫情的信息,可以帮助稳定自身情绪状态。

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两个感觉。一是要营造安全感、保持放鬆,尽管目前疫情依然很严峻,存在很多未知的风险,但是要积极关注周围社会中已经取得的防控成绩,积极和家人沟通心理情绪,使得身心尽量愉悦。二是要保持运动感,虽然我们在家裡蜗居,特别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观察14天,但是在有限的空间内也可安排一些适度的运动,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获得放鬆运动可以减轻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免疫力同时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在疫情面前让自己变得更为自信

三个观点。医务人员面对***疫情应该如积极面对疫情,一是要有战胜疫情的决心和斗志,二是通过鼓励和教育,大力宣传医务人员的先进事迹,倡导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是医务人员的亲属和朋友要时常关心他们的冷暖,主动承担医务人员的家务事和细小之事,让医务人员在处置疫情之时无后顾之忧。

面对此次疫情,我们该怎样用国学智慧来***自己的心理,以化解恐惧

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朱熹

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写怀》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如果我们对这次疫情心怀恐惧,可以坦然接受这种情绪,因为恐惧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适当的恐惧可以让我们正确面对并规避危险,避免自己受到威胁或伤害,远离危险,保护自我;

2如果恐惧心理超出了正常范围,譬如三分的危险,表现出十分的恐惧,并影响了日常生活,即使呆在家里,没有与***接触的机会,根本不会被感染,也害怕得要命,书看不下去,歌听不进去,饭吃不下去,觉也睡不着,那就要进行干预了;

3要想克服恐惧心理,首先要了解这次***状***肺炎的特点,掌握其传播途径,做好自身的防护,尽量不出门,在家里注意做好自己和房间的卫生,房间定时通风,注意洗手,多喝水,不接触野生动物,[_a***_]野味,如果不得已要出门,戴好口罩,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回来后注意换衣服,洗头洗澡,这样可以避免自己感染并携带***;

4均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少刷朋友圈,不相信来历不明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避免看到过多的负面信息,引起或加大自己的恐慌;

与其发生疫情之后用国学来***心理,不如在平时就用国学***自己的心,让自己变得仁义。有了一颗仁心,落实到行动,就不会滥吃野生动物。人要顺应自然,《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如果不法地,非要违背地,就会引来灾祸。

作为中国人,我们的基因里都是中国的文化,《易经》、《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这些经典都在告诉我们最底层的人伦大本,但是我们总觉得西方文明更时尚,很多人不学自己国学的文化,去受西方文明浸染。其实,我们的祖先已经把我们的基因深入到骨髓里了,我们和西方文明本就不一样,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只有中国文明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这是有一定原因的。

中西方差异大,就是受各自的文化基因影响,西方是文明,更强调人为的因素,用人为去塑出一些文明。而中国是文化,强调“化”的力量,更加循序渐进,强调无形的力量。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2020年,全体中国人一起度过了一个十分难忘的新年,因为瘟神——新型冠状***正在神州大地上肆虐。

我们炎黄子孙团结一心,有信心战胜瘟疫,不过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许多人的死亡与牺牲。截止此刻,新型冠状***已造成了1115人死亡。

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该如何保持乐观与自信?我们可以从《庄子》中汲取古人的智慧。

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中,庄子是面对死亡最乐观的人,他说了很多关于疾病和死亡的故事

《庄子·至乐》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支离叔、滑介叔两个人一起去冥伯之丘、昆仑之虚游玩,忽然滑介叔左手手肘上长出了一个瘤。

支离叔问滑介叔道:“你厌恶它吗?”滑介叔说:“生命不过是外界元素暂时凑合在一起,这些元素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与尘埃没有差别。生和死的循环,就像昼与夜。变化降临在我身上,我为什么要厌恶呢?”

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子何恶!生者,***借也;***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庄子·至乐》)

国学经典博大精深,能用来调整心态的典故不胜枚举。这里简单举两个例子,抛砖引玉。

这句话出自明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意思是对于突发的灾祸安然处之,自然能够逢凶化吉。

灾难面前,有人选择绝望,有人选择坚强,有人怨天尤人,有人逆行助人。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至少要让自己泰然处之。因为情绪真的能影响一个人的执行力和判断力,从而影响你应对困难的水平。

老子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道德经》

想让一桶水清澈,就是要让水平静下来,然后那些污浊就会慢慢沉淀。

做人同样需要沉淀。

这次疫情,我们“享受”了超长假期,一直以为手机,网络,食物可以待到终老的我们,开始觉得这样的日子无法忍受。

其实说起来,平时忙碌的生活,我们有多少时间让自己沉淀呢?如果能去掉浮躁,安静下来,这也许是一次增长智慧的绝佳机会。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论语》

面对此次疫情、我们该怎样用国学智慧,***自己的心里?以化解恐惧?在这次疫情的发生、确实吓到了好多人、有些不知所措?党中央一声号令、全国人民一口同声、一切听从党中央的安排和部署、愿意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一切为人民服务!当我们听到这样震撼世界的声音时,激动的泪水挂满了脸颊、晶莹透亮的露珠,顺着滚烫的面孔,缓缓滴达,好像有声音在说、全国人民放心吧,有我们白衣天使的前行,虽然手无钢枪、中国人民的智慧,不用枪,不用炮,照样消灭不打招呼的来防,就是这个恶魔***状!我们的人民凝聚力量,兵民一家人、天使一线牵、志愿环卫一包揽、禁足家里作贡献!一不变,应万变、感动地和天、雷鸣火闪到武汉、短短几十天、科研成果显著、很快找到了拐点,杀它个昏天地暗、解救了湖北武汉、感谢所有支持疫区的工作人员、感谢帅神钟南山!

这次疫情会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吗?应该怎样调节?

会的,很多人在疫情期间觉得莫名焦虑,甚至觉得自己有了疑似症状,这些都是疫情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

这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自我心理调节:

首先,不要过多关注负面信息,疫情期间,信息铺天盖地,而且大多数是并不确定来源的负面信息,看得人感觉压抑,使人变得悲观、无助、恐惧和困惑。

但其实,这些消息很多是虚***的,只是一些断章取义的观点、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

我们难以辨别信息的真***,那么就不要去看非官方的消息。

1、专注做事不传谣。由于媒体的传播,我们难免会陷入集体的情绪中。集中注意力在你手头上需要完成的事情,会让你缓解消极的情绪。在搞***相之前,不传谣,不在不实信息上再添油加醋,这就是“流言止于智者”中的智者,能做到这一点,必须让自己感同身受,而不是冷漠的旁观者。

2.丰富生活兴趣减压。心理减压是指通过身心放松,从而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倾诉、读书、音乐、帮助他人、休息、运动等都是进行心理减压的有效方法。比如:你可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尽全力大声地吼1到2分钟,将心里消极的情绪全部喊出来,然后慢慢平复自己的心情,一边慢走,一边听一些比较柔和、抒情的音乐,这样你就会觉得心里舒服多了。

3、勇敢倾诉放下负担。坦然面对和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或否认在面对突发***时产生的害怕、担忧、惊慌和无助等心理体验,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你可以将自己心中的不满、负面的想法、感受、困惑毫无保留地向家人或好朋友倾诉,这样你会觉得你的心里像放下一块大石,感觉十分轻松,同时你也能得到解脱。这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4、转移注意避免刺激。即使你并不在现场,但长期间接地接触这些突发负***件也会对你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好的影响。转移注意力,尽可能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央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因此,建议大家减少刷微信朋友圈、聊微信群,看微博中相关内容的频率。如果你有朋友有抑郁症创伤应激障碍的病史,尤其需要提醒他(或她)注意这一点。

5、正面行为缓解压力。可以通过创造具有正面意义的应激行为来缓解压力。比如,“捐款”就是一种解决心理压力的方式和寻求参与的办法,被公开展示的捐助行为能够形成互帮互助的气氛,有助于减轻“个体孤立”的压力。同样,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

6、转换视角舒缓情绪。有时候,同一现实或情境,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入心理困境,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能发现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在审视、思考、评价某一客观现实情境时,学会转换视角,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淡化消极情绪。

我所理解的“心理影响创伤”,是所有被疫情严重波及的人,对未来的迷茫和焦虑。靠自己的双手,好不容易的,渐渐地,过上了体面的,有尊严的日子,一场横祸降临,明天在哪里都不知道——这种煎熬与焦虑,不少人可能在疫情过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要长期面对了。
这种“创伤”可能理解的比较偏题……但我觉得比什么长期封闭,外界舆论攻讦什么的,来的更加深刻和持久的多。这种心理创伤只能靠经济大环境的修复而修复,个人能做的,只能是尽好自己的人事,待天命了~
还有这次疫情里痛失亲人,甚至不止一位亲人的家庭,这种巨大的不幸……那真的是难以想象的悲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平复……可能只有漫长的时间才能稍微有所平复和缓解了……

视频加载中...

肯定会有一部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所有不能工作的时间里,很多人的心理都是崩溃的状态。本身生存就是一个大写的难字,再加上***如此的侵袭,心态不能端正的人就会想到,人活着真是没什么意思,本身自己就在为生存和生活奔波着,现在更是难上加难啊。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人只要还在呼吸,就会遇到各种各样好的坏的事情,不能遇到一点事情就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每个人都要明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我们人类都会想尽办法去解决掉的。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你感到绝望的时候,你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地方。

加入现在就是世界末日,难道你还想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吗?难道你一点好奇心都没有吗?就不想知道到底世界末日是什么样的来势凶猛吗?

人心里总要有点念想。我还是建议多读书,多看世界。你会变成一个非常强大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疫情期间心理调节小妙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