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调节心理的不安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如何调节心理的不安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人都是不安于现状的。往往手上做着一件事,心里还要想着另外一件事。总以为当前要做的事是不得已而为之,唯有心里想的才最适合自己。殊不知,做好本分事,才是最直接、最靠谱的修行。
做好本分事,不推辞、不拖延、不妄求,理想才会有机会变成现实。
这种心里很多人都有过,比如遇到一个着急的事,心里就忐忑不安,不能冷静的面对,在心理上就感觉接受不了一个新的事情要去怎么面对怎么处理。被这一事情占据了整个思维从而不知道要怎么做了,只有干着急。还有一种就是心里思维模式比较慢,接受新事物不能乐观的去面对。
不知为什么,心总是安定不下来怎么办?心安定不下来说明自己心很乱,表现就是六神无主,忐忑不安。日常中就叫,焦虑不安。在心理学上说,就是情绪焦虑。
焦虑通常是对未知担忧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人感觉最多的是无名焦虑,和游浮性焦虑。两者都是说不上来其感觉,说不上来其原因。
无名焦虑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游浮性焦虑好像一直潜伏在内心游来游去的,时在时不在的。两者给人的感觉都是不安,郁闷,难受。
无名焦虑,和游浮性焦虑。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产生。
一,心中有件事没完成。
二,对某件事,找了借口。
四,对自己的自信心不足了。
五,对自己的前途有所迷惑了。
心总是安定不下来,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无论做什么事,都有一种隐隐的焦虑,无法全情投入,在这里,我说说我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很长一段时间,我在看书时感觉是焦虑的,隐隐觉得有人在责怪我,很难静下心来。
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人被要求好好学习,衡量标准就是考试成绩,看课外书是不允许的,因为考试不会考。我从小对书就很痴迷,只要能有机会看到一本书(除了学校的教材),我都会如饥似渴地读完。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无意中在家里发现一本《作文周刊》,很厚的一本书,当时用了一下午的时间一口气读完,感觉真是太爽了。如果经常有书看,我就会很满足,但书很少,只能想办法向别人借。父母不允许我们看课外书,当然不会给我们买哪怕一本课外书。因为看课外书,经常会被父母阻止或训斥,在反复的纠正中,也没有书可看,我终于认同了考试,把全部的心力用来提高成绩。从考上中专以后,就离开了父母,按说当时学校有图书馆,想要看书的话条件很好,但我很少借书,还是一门心思考试,一直延续到32岁考完注册会计师考无可考时才停下来。
其实我不喜欢财务,我一直喜欢阅读,还有写点东西。但为什么我要一直做我不喜欢的事?因为我在用考试求得父母认同,求得认同已刻在了我的无意识中,父母的观点已然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我头脑中的声音是父母发出的,不是我的。
在看书时,我感觉很不舒服,好像我在做不应该做的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父母认为这是不应该的,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折磨我很长时间,以致于经常无法静下心来。意识上,我认为看书是一件好事,但在潜意识中,这种不舒服的感觉经常让我在看书不到半个小时后,会找些认为有意义的事来干,比如做做家务,比如完成一些工作上的事。今年以来,这种状况得到了改善,每次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升起时,我感受这种不舒服,注意力放在引起身体不舒服的部位。同时,告诉自己,看书不是浪费生命,看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如果你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有类似不舒服的感受,问问自己,头脑中的声音是谁发出的,改变自己的认知,就会改变自己的感受。不妨试一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调节心理的不安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调节心理的不安定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7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