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怎样调节孩子的心理疲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怎样调节孩子的心理疲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孩子做事拖沓,其实和注意力不集中,不完全关联,所以解决时应该略有区别;
孩子拖沓,个人这样看:
1,大人要自我检查:如果大人本身做事拖沓,自己却没有感觉,不改进;光要求孩子做事利落,可能性不大!
2,引导式养成习惯:利落习惯的养成在于一点一滴培养,而且在小的时候,家长善加引导很重要!我的孩子(5岁)有时也比较拖沓,比如洗脸,起床;一般我会给她卡流程,因为孩子缺时间观念,洗脸时容易洗双手洗半小时;我就到两三分钟时,温言洗语哄一下,马上把洗脸水倒掉;然后把漱口杯和牙刷拿到她面前,自然就走了流程;习惯养成了,自然就轻松了!
3,潜移默化式故事熏陶:利用孩子爱听故事的习惯,可以改编些小故事,比如小兔子爱拖拉结果怎么了怎么了!
4,适当包容:千万不要骂不要吼,毕竟这个时候他们还小,语言理解能力和自制能力,适当包容下,他拖拉时,如果实在忍不住脾气,可以走开一会,让他一个人先独处下!
5,慎重其事和孩子谈谈,在孩子心情较好时,可以就这个问题跟他严肃沟通,告诉他拖拉会有什么不好后果,你希望他如何做!虽然小,但孩子有时也能听进去!
至于专注力不够,建议先去做专业检查,因为很多所谓的专注力不够,是家长的自我误判!
专注力训练专业性比较强,有些内容枯燥无味的不一定适合小朋友,建议自己慎重把握!
不过,我认为,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除了玩手机和电视外),比如放手让他去画画,听音乐,故事,蹦蹦跳跳,不一定是读书,也有利于专注力养成!
刚好和我们家孩子的年龄差不多,这个问题我是分两部分解决的,一是关于做事拖拉;二是关于注意力不集中。
关于做事拖拉的训练。我首先是买了一个计时器,然后将孩子做的作业根据内容进行分解。比如今天要做一张数学试卷,我先把数学试卷分为计算题、填空题及应用题;每部分我会给他设定8至10分钟,计时器放在他旁边,计时器响我来检查该部分是否完成;最后再给他5分钟的时间检查整张试卷。这样大约35分钟的时间分为四部分,一张卷子也分为四个内容,让孩子分段高效完成。
关于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我会给他设定一些小游戏,比如将黄豆与绿豆倒在一起,让他分捡开;还比如带着他一起朗读对他而言略有些难度的文章;再比如让他保持一个姿势做他喜欢的事情看动画片或拼乐高等。
小孩子刚开始学习,会有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要经过慢慢地训练改正。小低年级好的学习习惯比好的成绩更重要。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一般来说是比较小的时候有一些习惯没有养成,尤其是家中成年人过多,大家围着一个孩子转的时候,成人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不断去“关心”孩子在做什么,饿不饿,喝水了吗,一个人孤单吗?
就像成人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自己独处,孩子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比如看动画片、玩游戏、玩玩具,这些事情相当于一个个任务,需要孩子专注地用一段时间独立去完成。可是成人如果不断想在孩子的世界刷存在感,就很容易让干扰孩子,让孩子没有办法专心致志。
“心流”是一种人在专注做自己的事情时候,比较享受,能让自己不断保持愉悦感,而且精力旺盛不会感觉累的状态,当孩子也能身处其中做自己的事,他们的专注力、创造力、思维能力、观察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喝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孩子可能会记不起来自己饿了、渴了、甚至大小便了....
可是很多时候,成人不能体察孩子沉浸其中的愉悦,又担心小孩子大小便了,或者孩子们饿了渴了,甚至有些成人觉得孩子的事情,都不是事,于是打断孩子的任务状态。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专注。
怎么去提高呢?
首先,成人一定要多理解孩子,这就需要大量不带评价的观察,先搞清楚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什么?他们追求什么?享受什么?找到孩子的状态规律。
其次,当孩子沉浸在一件事情中的时候,不要随意去打断孩子。也许孩子做这件事有些难度,被你发现了,只要孩子不开口求助,就不要自己上前想要帮忙。这类的忙,其实大多数时候对孩子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破坏孩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探索的能力。
第三,如果孩子的习惯不算特别好,那就带着孩子从阅读一本故事书、听一些喜欢的音乐,看一段喜欢的动画、一起来画画.... 这些事情开始。设定一个时间,比如20分钟,在这个时间里你们都不要干扰对方,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但是是独立做自己的事情。几天之后,这个时间延长到30分钟再试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时间设定不断拉长。 如果做到了,可以奖励每个人,一本书、一个雪糕,或者其他想要的小东小西。你们在这个过程中找到快乐,亲子关系也会更好。
最后想说,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自己先去做这样的一个人。希望孩子注意力提高,如果父母也是注意力很强的人,自然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孩子每天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会不自觉去形成这样的习惯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怎样调节孩子的心理疲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怎样调节孩子的心理疲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ustraliapuzzle.com/post/73630.html